七夕节--呼唤爱的节日
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在古代女子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对爱的承诺。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七夕贡案”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郧西七夕节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有关七夕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是描写七夕节,歌颂美好爱情的,比如: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代林杰的名诗《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的节日习俗
拜织女:举行仪式的时候,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经过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吃巧果: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七夕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也是一个暖心的节日,有深深的感恩之情,也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在这里真诚的祝愿大家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