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百名苗族绣娘 飞针走线“绣”生活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4-10-12 15:15

打花线,缠花线,刺绣,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敦操乡,一百多名苗族绣娘相聚一堂,手持针线绣绝活。上至80多岁,下至12岁,各位绣娘们眼疾手快,飞针走线,不一会儿功夫,棉布上就绣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

当地苗族绣娘告诉我们,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都是通过刺绣、蜡染,以图案的方式流传下来。苗乡女儿从小就要跟母亲学习刺绣,这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苗族刺绣以日自然和生活中的花、草、鱼等为基础图案进行创作,以鲜艳的绿色、红色、黄色等为主颜色,小花代表生活幸福乐开花,叶子代表要遵守自然规律,勤劳耕作,有代表生活幸福的小花,鱼代表苗家年年有余,每个图案的寓意丰富,倾注了苗族妇女的勤劳智慧。手工技艺的刺绣可以用作生活中的小孩背带、妇女腰间的腰带、还有围腰和衣领腕口等。

记者还看到,在苗乡,苗族同胞们落座到“75”样式的数字阵型。以刺绣“秀”生活,以数字表爱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感谢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苗乡过上小康生活。也希望祖国繁荣昌盛,日子越来越好。

长顺县敦操乡群众柏光英告诉记者:“ 十月份是我们农民的丰收节,也是重阳节,国家越来越发展了,现在敦操越来越好了,也吃饱了也穿好的了,希望我们敦操越来越好,希望生活越来越好。”

据了解,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敦操乡地处麻山腹地,苗族群众占了91%。由于敦操乡地处麻山腹地,许多老人不通汉话,年轻人外出务工,使得苗族绣艺得不到更好的传播、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苗乡妇女们把指尖技艺转变成指尖经济,展现新时代新生活的同时,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民族针绣文化。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弘扬新时代背篼干部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群众的收获感满意感幸福感。”长顺县敦操乡宣传委员陈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