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贵州艺术研修班圆满收官 赋能舞蹈人才深耕本土创作
11月17日至21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贵州省戏剧创作中心)承办、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协办,历时五天的“2025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文化艺术共建共享活动之贵州省艺术(舞蹈)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圆满收官。

2025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文化艺术共建共享活动之贵州省艺术(舞蹈)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开班
作为本届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研修班以“传承中华文化·激发创作活力”为主旨,通过“专题授课+实践排练+边学边创”的立体化培养模式,为贵州舞蹈人才搭建起高端成长平台,以艺术赋能助力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让贵州民族文化的魅力持续辐射延伸。

嘉宾与研修班学员合影
11月18日,研修班开班仪式如期举行。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调研员、主持艺术处工作的虞琪勇,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贵州省戏剧创作中心)院长曹海玲,贵州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余萍等出席并致辞。
虞琪勇表示,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学员们需立足这片沃土,深度融合传统元素与现当代编创手法,让作品既扎根本土文化底蕴,又饱含鲜明时代气息,真正创作出“接地气、有思想、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开班第一课上,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列部原主任陈国敏教授带领学员系统回顾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与系列指示要求,为研修班锚定“以文艺服务时代、以作品凝聚力量”的思想方向。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列部原主任陈国敏教授发言
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舞蹈名家学者陆续登台,带来一场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教学盛宴。

专家学者授课
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马守则教授以“极简舞蹈动作”为切入点,引导学员跳出技巧束缚,聚焦身体与动作、时间、空间的核心关联,在减法中挖掘创作本质,开拓艺术表达新视角。

专家学者授课
上海歌剧院舞剧团艺术指导、一级演员宋洁,则用专业解析拆解舞蹈“三道弯”的发力逻辑,帮助学员打破“重动作轻情感”的思维定式,实现从“跳动作”到“传情感”、从“学表演”到“懂文化”的深度蜕变。

专家学者授课
中国煤矿文工团一级编导念云华,结合自身丰富创作经验,聚焦“民族传统的当代转化”这一核心命题,通过互动实践与路径示范,让学员明晰如何将厚重的民族文化转化为当代观众易懂共情的舞台语言,为创作注入全新动能。

专家学者授课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杨明刚教授,以舞蹈史学为脉络,按不同时代背景梳理舞蹈形态的演变与嬗变,为学员构建起系统的历史文化认知,勉励大家秉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理念,在传承中创新。

专家学者授课
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委员会委员、一级演员武巍峰教授,凭借深厚艺术造诣多维度解码舞蹈身体语言,从作品整体性把控到细节艺术处理,为学员提供全方位创作方法论支撑。

专家学者授课
贵州师范学院舞蹈系主任肖伟副教授则立足本土实践,从贵州当代舞蹈创作现状、民族民间舞选题方向与编创技巧三个维度,引导学员践行“向上求索艺术高度、向下扎根文化土壤”的创作原则,深刻理解“创作的本质是文化自信与时代精神的传递”。

舞蹈《花与树》
11月21日下午,结业汇报演出成为检验成果的精彩舞台。50余名学员将五天所学迅速转化为创作实践,经过四晚的集中打磨,以苗族银饰、侗族大歌、布依族图腾、仡佬族习俗等民族文化元素为核心,融合现代舞美技术与创新编排思路,集中呈现了《花与树》《忆童》《裂面勇生》《银铃笑语》《归》《醉美故乡》《灵》7部原创舞蹈作品。舞台上,灵动的舞姿与民族符号交织,传统韵律与现代节奏共鸣,生动展现出贵州文化根脉的多样性、包容性与蓬勃生命力,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舞剧《裂面勇生》
此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不仅是贵州舞蹈创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次重要提升,更是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艺术精品实体化、文化活动社会化”理念的生动实践。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正是贵州文艺发展的有效路径,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学员们返回各自岗位。大家表示,将以此次研修为新起点,把所学所思融入未来创作,让更多承载贵州文化基因、彰显时代精神的舞蹈作品绽放舞台,用艺术之力续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文化新篇章。
记者 柴 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