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172期 总第548期)
一、证监系统已走访超3700家,年底前将实现上市公司全覆盖。据《证券时报》报道,上市公司常态化走访机制持续推向深入,自2024年1月份走访上市公司工作、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国视频会议召开以来,资本市场掀起了走访上市公司的热潮。据统计,一年多以来,证监系统会同地方政府共走访上市公司超3700家,倾听企业诉求和建议,并和企业共同研究破局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悉,监管部门近期密集推进走访工作,走访行动在今年年底前会对上市公司实现全覆盖。
在今年的第二轮走访中,有辖区派出机构综合考虑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行业发展情况、产业生命周期等因素,针对性地选择了不同行业的代表性公司进行集中走访。走访海外业务占比较大的科技和生物医药公司,了解公司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情况;走访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服务业公司,深入把握经营现状与发展规划;走访行业整体承压的房地产公司,细致摸排经营问题与流动性风险;走访传统制造业公司,全面探索转型升级进展及面临的瓶颈。通过针对性走访调研、深入生产经营一线、聆听企业发展诉求,在防风险、强监管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行业专家认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各部门联合实地调研走访,零距离了解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体现了监管部门支持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各地应持续加强对优质上市公司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提高品牌影响力,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资本市场已成为汇聚境内外资本、赋能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据《证券日报》报道,今年上市的新股大多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创公司广受青睐,各路资金的积极布局,印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广阔市场前景。近年来,从新股“含科量”显著提升,到科创公司技术成果加速涌现,再到新兴产业集群成势,中国资本市场科技创新成色越擦越亮,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良好趋势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政策引导、研发投入、资本赋能三重因素协同驱动。
首先,在政策引导下,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以多层次体系、差异化制度设计精准匹配科创企业不同阶段的核心需求,实现资本与科技创新的全周期深度对接,有效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适配性与精准度,为科创企业全链条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本支持。尤其是今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形成一级、二级市场协力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格局。
其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落地。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锚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夯实产业创新发展根基。上半年,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创新动能,全市场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近2个百分点。整体研发强度2.33%,同比小幅提升。这些数据充分印证,上市公司以实打实的资金与技术投入,为我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最后,中长期资金踊跃入市,为科技创新注入持续稳定的金融活水。当前,险资、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积极入市,投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实际行动支持科技创新。在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资本市场科技股估值逻辑正发生显著变化:从“追逐概念”到“锚定价值”,从“重短期业绩”到“重长期成长”,优质科技股估值稳步提升。
三、“十四五”以来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已超过14万家,超2000家在A股上市,发展数量、效益、质量都有显著提高。据新华财经报道,近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工信部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累计超过了14万家。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981个,投资金额超过690亿元。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数量、效益、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作为国务院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全力推动政策惠企、环境活企、服务助企。首先,梯度培育优质企业,专精特新“金字招牌”的成色更足。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981个,投资金额超过690亿元,累计有超过2000家的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第二,坚持坚决有力地助企纾困,中小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加快解决。不断优化普惠性的支持政策,阶段性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减半征收“六税两费”,让万千中小企业“轻装上阵”。第三,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建成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超过1800家,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上线运行,打造“一起益企”专项行动等系列服务品牌。
“十五五”期间,工信部将聚焦政策法规、优企培育、公共服务等,进一步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北京:“凤鸣计划”蓄力朝阳经济大区建设,5年助推22家企业上市。据人民网报道,北京市朝阳区自2020年9月推出“凤鸣计划”以来,为高成长性企业配备“一对一”服务管家,集中区域优质资源,帮企业解决经营发展中的困扰与难题,近五年来已培育出22家上市企业、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本届凤鸣企业中,已有50余家计划在朝阳区扩大经营规模。
对凤鸣企业的培育,则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服务模式,为企业配备专业化、“一对一”的管家,重点从融资服务、应用场景、技术赋能、产业空间、培训问诊、宣传推广和政府相关资源等8个方面提供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加速度”。五年来,“凤鸣计划”已开展三届,最新一届入库企业共266家,其中近9成是民营企业。所有凤鸣企业均配备专职管家,每年至少两次主动上门问需,与企业保持密切线上沟通。此外,区发展改革委还建立了政务服务联动机制,联合十余个区级产业部门及政务服务部门搭建凤鸣企业线上诉求管理平台,共同办理企业诉求,对企业的求助迅速响应,及时办理。
朝阳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朝阳区将结合北京数字绿色“双标杆”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发展重点,进一步健全服务机制,建立完善“矩阵式”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将区内的优质资源变为企业发展的强劲动能,助推凤鸣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转载声明:
本栏目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贵州资本市场;本栏目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栏目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栏目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本栏目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