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5-01-11 08:30

近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文物和非遗保护中心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威宁“小米乐砂陶”制作技艺展示与体验,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威宁“小米乐砂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砂陶制品的过程,一般为踩泥、和泥、起底、制坯、成型、晾晒……随着泥土在制陶师傅的指间流转,一块揉捏好的泥土,神奇得像变戏法似的,几分钟就成了一件陶坯。

活动现场,威宁“小米乐砂陶”传承人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砂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艺术特色及文化影响。同学们亲身体验砂陶制作的乐趣,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

毕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学生刘昌琪:通过传承人的讲解与现场的实操,我深刻体验到了“小米乐砂陶”的奥秘。我们不仅要传承下去,我们还要保护好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使同学们加深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在心中种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

毕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团委书记张远云:“非遗进校园”使同学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并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这样的活动,也更能够引导学生们树立文化自信,培育民族自豪感。

威宁融媒 李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