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风采 | 石嫣:开创广阔天地的“新农人”
她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中国第一位公费到美国务农的学生。她和团队在北京凤凰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CSA模式农场“小毛驴市民农园”,受到消费者和环保企业的关注。她被“世界青年领袖”官方网站评价为“代表着中国有机社会生态农业运动的先锋力量”……她就是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分享收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URGENCI)联合主席石嫣。
2009年,石嫣带领4名核心团队成员和3名当地农民,在北京西郊凤凰岭脚下的200亩荒地上创业,取名“小毛驴市民农园”。实施市民租地种菜和“宅配”的CSA发展的两种主要模式,让市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实践。2011年,“小毛驴市民农园”的会员扩充到700多户,2012年达1000多户,年轻人居多。石嫣相信,这种价值观会在未来影响更多80后、90后的生活选择,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小毛驴”不断发展壮大时,“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项目在北京市通州区马坊村一个300余平方米的小院儿里成立了。
与“小毛驴”农场中雇佣农民的方式不同,石嫣二次创业的“分享收获”项目采用的是和当地农户直接合作的方式。与农户协商制订生产计划和生产规范,在农户自己的土地上种植,在保证生态种植方式和基本运营成本的前提下,把更多利益留给农民和消费者。
这种方式更接近于“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石嫣解释说,就是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承担农产品生产的风险并分享收获。社区每个人对农民生产做出承诺,而农民则负责任地对待土地并进行生态耕作。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预支菜金,农民悉心耕作,双方共担风险,在收获时,由项目组织者负责将当季蔬菜按时送到消费者家中。
石嫣在“分享收获”农场
“菜把式”郎叔是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马坊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也是“分享收获”的第一位合作农户。有着20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曾因收入不高而改种大田作物。“郎叔们”参与生态农业种植,在与消费者共担风险的前提下,收入有了提高,他们踏实快乐地在土地上耕作着。
“没有安全感的土地,生长不出来能给人安全感的果实。”石嫣体会到,“保证生态种植”也就意味着农户有安全感,爱惜自己的土地,不让化肥农药损害它,并且想尽办法种出“良食”。
“分享收获”的“新农夫”
“分享收获”团队的队员们大部分都是80后,很多人为当“新农夫”而辞去了工作。他们每天晚上7点半停止给消费者配菜,第二天一大早5点出车配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院儿的夜晚虽然没有电视,但是有歌声、有讨论、有笑声。
石嫣说:“他们都如此热爱农业。‘分享收获’希望能给想做农业的年轻人一个强大的社区,支持大家不随波逐流,也不妄自菲薄。”在这个“大家庭”里,石嫣被大家称为“掌柜的”。她和丈夫程存旺也是在农场相识,在农场结婚的。他们婚宴的蔬菜都来自自家地里种的菜。很多来参观的人都说,“来这里不仅仅是分享收获,更是分享幸福。”
回到一切生活的原点
石嫣始终坚信,在城市化越来越快的今天,无农药无化肥、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的有机农业,不仅是对当下食品安全问题最好的关怀,也能让农民有尊严地获得收入,拉近人与土地的关系。“向大城市‘移植’有机生态农业,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为了梦想,石嫣一直在努力。2014年,石嫣发起了“大地之子”环境、食物教育项目,把农场和学校联系起来,把学生带到农场,把农田建到学校,实践“探究式”和“体验式”相结合的学习教育模式。2016年,“分享收获”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组织的支持下,在海嘉国际学校、顺义东风小学发起了“大地之子食农教育”活动,并于2017年出版了《大地之子食农教育手册》。
2016年,石嫣被选为“全球青年领袖Young Global Leaders”。“全球青年领袖”由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教授创立,由900多位杰出青年领袖组成,共同致力于塑造全球的未来。
辛勤耕耘,石嫣也收获了“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等荣誉。
面对成绩和荣誉,石嫣很平静。“回到一切生活的原点”是她的生活哲学,石嫣希望自己选择的生活环境尽可能接触自然,而农村正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在那里,人和人和谐,人和自然和谐。石嫣不希望自己成为“榜样”。在她的认识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她更希望通过自己的生活轨迹,让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