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健之声丨铜仁:努力让群众看上好中医

大健康事业部转载自贵州中医药 | 2022-10-21 14:44

十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努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加强中医医疗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传承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梵净医馆中药房

走进铜仁古城中南门“梵净医馆”,市民林先生正在接受医生的推拿治疗,林先生由于长期坐办公室,患有职业颈椎病,经常贴膏药,但是效果一般,在得知了“梵净医馆”开设特色诊疗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了,第一次回去以后感觉良好,后来便成了“梵净医馆”的常客,这已经是第5次来了。

“职业病困扰我很多年,经过朋友推荐,到“梵净医馆”来试一试,杨波医生的“小针刀+龙氏正骨”的确很厉害,他给我治了几次,效果很好。”林先生说。

在隔壁诊室,东莞市派驻铜仁市中医医院帮扶专家李洁正在为患者施展毫火针,来李洁医生这里,大多都是腰腿疼痛、颈肩疼痛患者,用特色毫火针治疗,效果很好。

“我最近肩周疼痛,晚上都睡不好觉,吃药也没太有效果,专门来这里试一下中医,体验了李洁医生的毫火针以后,疼痛感减轻了许多,中医传统疗法真的很棒!”患者刘女士说。

“现在像正脊、拔罐等理疗项目特别适合一些年轻人。”医生袁军向记者介绍,目前,“梵净医馆”开设有针刺、拔罐、艾灸、推拿、刮痧、中医内服等理疗业务,深受患者好评。

铜仁市中医医院揭牌

“去看病,选中医!”。铜仁市市民看病就医有了一项新选择。“梵净医馆”成立于今年3月,汇集铜仁市知名中医专家,充分发挥中医内、外、妇儿特色诊疗服务优势,配合西医治疗,形成独有的治疗特色,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中医药就诊服务。

而除了门诊部的名中医和特聘专家外,为了推进中医药文化交流,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诊疗服务,每周六还邀请铜仁各区、县知名中医到“梵净医馆”轮流坐诊,通过每周六的义诊活动,将中医服务窗口前移到群众身边。

截止10月,“梵净医馆”已开展近30期义诊,服务市民6000余人。

2021年,铜仁市中医医院仅中医门诊接诊量就达到38万余人次。“梵净医馆”的开馆接诊,让更多人对了解中医、喜爱中医、信任中医有了新的着力点。

在铜仁市妇幼保健院“国医堂”,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辨证施治,以中药、针灸、推拿为核心技术,以中药熏洗、铜砭刮痧、温灸罐等外治技术为特色,为妇女、儿童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中医药疗保健服务。

市民龙女士长期体寒,经朋友介绍,到妇幼保健院“国医堂”就诊,在尝试了一下温灸罐之后,感觉症状减轻了。

为了更加完备地建设中医专科,提高中医药在妇女儿童健康领域的服务能力,2021年3月,铜仁市妇幼保健院开始创建“妇孺国医堂”建设项目,2021年7月正式上线,受到了铜仁市民的一致好评,2022年7月份通过验收。截止目前,前来“国医堂”就诊的市民人数与当初相比,已经翻了4倍。

《了不起的中医》拍摄现场

“守正创新传承华夏医术,衷中参西护卫妇孺健康。”门口的对联是“国医堂”团队自己写的,51人的团队里有7名硕士研究生。人才,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除了邀请知名医生坐镇“国医堂”外,还多次派人到柳州妇幼保健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市中医院等地进修学习,力求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的中医队伍。

市民王女士今年32岁,患有不孕不育症,听朋友推荐“国医堂”,便上门就诊,经过庄教授的调理,3个月后,王女士便有了怀孕的迹象。

王女士欣喜万分,检查结果出来的第二天,便到“国医堂”感谢庄教授,并送上锦旗。“感谢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圆了我当妈妈的梦!”王女士激动的说。

铜仁中医药文化自古源远流长,早在隋唐时期便有僧人在梵净山传授中医疗法。辖区内生态优势突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尤以梵净山资源为主。

铜仁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费树发告诉记者,近年来,铜仁市共建成中医馆179个,实现人岗配套和现有乡镇中医馆100%覆盖。完成4个省级示范中医馆和10个优质中医馆的验收。今年又获批建省级示范中医馆12个,新建中医馆5个,正在有序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名医工作站揭牌仪式

——以各中医医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为基础,推动每家中医院积极申报中医名医传承指导老师,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期分批建设“旗舰中医馆”,完善相应中医药特色治疗设施设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为扩大中医药的宣传效应,铜仁市卫生健康局邀请中央电视4频道《了不起的中医》系列纪录片摄制组来铜拍摄传统中医、民间名医、特色炮制等中医相关的民族民间文化,摄制组共对10个区县、8家中医医院、50名医师进行了分类分项拍摄,引发了积极反响。

——拍摄时长近3个月,期间,巡拍了德江天麻等8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经与央视摄制组衔接,铜仁市将积极争取央视支持,在铜仁建立《了不起的中医》工作站,形成长效的中医药宣传机制。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逐年提高,2020年达到20.69%。随着中医药健康文化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中医药在群众日常健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药服务因其“简、便、验、廉”的优势,有着广阔空间。近年来,铜仁市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不断发力。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市不断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多措并举确保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取得实效。

——印发《铜仁市创建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着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启动创建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点工作。

——围绕中医药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服务体系、中西医协作、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监管机制、文化传播、对外拓展等方面实现突破,坚持中医药发展规律,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

——同时,为发挥好区域带动效应,铜仁市卫生健康局着力从打造区域综合改革示范、中医文化传承、龙头医院带动“三大引擎”为抓手,力求从架构上提级增效。

——以将铜仁市中医医院打造成市级三甲中医龙头医院为目标,创建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导向,多方发力,合力推进。目前多部门已完成对接,落实35亩扩建用地协议,完成二期修建计划,阶段性目标初步实现。

——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深入挖掘中医资源、提升中医服务、建强中医队伍、弘扬中医文化,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软硬件建设,着力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启动区县中医院申创三级中医院,着力推进中医医院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引导中医院与综合医院错位发展。

——打造中医文化传承引擎,以创建“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目标,大力推进中医文化传承平台建设,以“梵净医馆”为文化宣传教育阵地,为民族医技展示、中药经典炮制、适宜技术培训等提供良好平台。

下一步铜仁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省中医药“十四五”规划,抓细抓实各项工作,大力传承中医药学术,弘扬中医药优势,真正让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为助力健康铜仁建设、维护市民健康作出中医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