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134期 总第510期)
一、北交所回应上市标准是否变化问题。据新浪财经消息,日前,北交所最新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5年第2期)正式出炉。据北交所统计,2025 年1月至 6 月,北交所受理 115 家企业的公开发行并上市申请,上市委审议通过 12 家,证监会注册通过7家,完成上市共6家,融资金额(不含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19.23 亿元。正如此前市场所预期的那般,A股企业的首发上市申报环节在趋紧“严监管”近两年之后,2025年6月终于迎来了“解冻”之机。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2025年以来通过北交所上市委审核的拟上市企业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为最近一年净利润皆超过5000万以上,由此,也引发了业内对北交所上市标准趋严的猜想。北交所坦言,在近期申报前咨询沟通工作中,有市场主体结合在审企业的业绩表现就北交所上市标准是否发生变化提出咨询。对此,北交所回应称,《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业务规则适用指引第 2 号》就上市标准的理解与适用作出了明确规定。符合前述上市标准且满足其他发行上市条件要求的企业,可以依规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北交所严格按照前述上市标准开展审核工作。言下之意即北交所上市标准并未出现趋严或放松的变化。
二、股东会欺“小”现象当休矣,多措并举护好全体股东“议事厅”。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据调查,部分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有小股东被“邮箱故障”“未登记”等理由挡在门外,不少公司股东大会现场鲜有中小股东参会;有些公司董监高“选择性出席”,交流环节则沦为“隐形程序”;个别公司甚至连投票结果都不在现场公布,让股东“等公告”。本应是全体股东共商大计的“议事厅”,成了中小投资者的“空心剧场”。
业内人士认为,部分股东会的“空心化”,折射出部分上市公司“重大股东、轻中小股东”的心态。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多方合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上市公司须遵守规则。公司要主动清理参会“软障碍”,提供便捷的线上线下渠道;优化股东会流程,确保交流环节不走过场。董监高也要重视与投资者充分交流的机会。二是监管须“动真格”。对于股东参会率长期过低的上市公司,进行监管问询,并作为信息披露质量考核的一部分;对人为设置障碍、程序严重违规的行为进行处罚。三是中小股东要“主动行权”。中证投服中心等机构继续发挥“示范作用”,通过现场提问、公开质询唤醒小股东权利意识。投资者自身也应意识到,“用脚投票”之外,“用手投票”同样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方式。四是鼓励股东会对媒体开放。引导媒体跟踪并深入报道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问题公司”的股东大会,形成“全民监督”的舆论氛围。
当股东会不再是“大股东的联欢会”,而是全体股东的“议事厅”;当小股东不再为“进门”焦虑,当会议不再是“流程表演”,当规则不再被“虚置”,股东大会才能真正成为连接公司与股东的“信任桥梁”。
三、存量资产变“金矿”,高效利用存量不动产成为国有企业提升资产效益重要且必要的手段。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随着市场进入存量时代,资产管理需要从简单的“管”字至上、运营管理成本控制,向精细化的资产运营管理转变。戴德梁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众多央企和北京市属国企在集团层面纷纷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平台或资产管理部,其目的就是将管理视角从单纯的财务管理,提升到资产运营层面,对整体资产进行系统梳理和管理,实现“三管合一”——即运营管理、资产管理和物业管理的深度融合。
一是要解决瑕疵资产合规性问题,这是价值提升的前提,如产权、规划等,需明确瑕疵能否解决,以及解决路径和成本。二是在推进城市更新项目时,对于老旧物业,需评估其业态、品质是否适配区域发展。探索改变规划、重新开发闲置土地或进行二次开发的可能性。需寻找合作资源方、开发商,并设计合理的收入分配模式。三是针对运营增效,应侧重于“软件”层面的调整,无须大量硬件投入。改变僵化的租金定价策略,使其更灵活、市场化;调整目标租户类别;优化服务内容(如面积切分、装修投入策略);拓展招商和运营渠道,引入市场化第三方合作机构赋能;优化物业管理和资产管理成本及模式。四是在实现资产可持续发展方面,核心在于解决退出、资金和管理标准化问题。当前资本市场对持有型不动产的退出渠道日益多元,除公募REITs外,私募REITs也发展迅速,对底层资产要求相对宽松(涵盖商办综合体、酒店等多种物业)。
四、广州:探索期现结合新路径,赋能民企发展。据《期货日报》报道,近日,大商所、上期所、郑商所、广期所和广东证券期货业协会联合举办“期货衍生品市场赋能广州民企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来自产业企业和期货公司的专家围绕当地企业如何借助期货市场优化供应链管理,传授经验。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期货衍生品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价格发现、管理风险和配置资源等核心功能。用好期货工具能够帮助民营企业锁定成本、对冲风险、稳定经营,更能为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提供“金融盾牌”和“导航仪”。希望民营企业从“被动应对风险”转向“主动管理风险”,广州也将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开展金融工具赋能、产业链对接等专项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抢占先机。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广州作为民营经济的热土,制造业根基深厚,很多企业的经营都与大宗商品紧密相连。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帮助广州民营企业掌握运用期货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实用技能,促进各方加强沟通协作,一起探索适合广州民企特点的期现结合发展新路径。
行业专家建议,企业需系统性搭建套保机制。决策委员会统领期现协同,专业团队分工制衡是关键。同时,需警惕基差风险(现货与期货价差波动)、流动性压力等挑战,可结合基差贸易、期权等工具构建组合策略。目前,国内期货公司的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可协同实体企业开展从套保机制设置、组织架构搭建、套保策略、套期会计、风控等全链条服务,助力企业平滑经营利润。
转载声明:
本栏目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贵州资本市场;本栏目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栏目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栏目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本栏目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