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开馆啦!
2021年是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校65周年,六十五年风雨沧桑,六十五载桃李芬芳。上善若水,化育万物,滋养厚德,泽被众生。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开馆了!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位于文渊馆一楼,总建筑面积1540平方米,校史馆分为序厅、创建篇、发展篇、腾飞篇、逐梦篇五个展厅和一个综合教育基地展区,校史馆紧扣“润泽 明德 崇实 笃行”的校训,凸显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使命,以“水电”红蓝双色为视觉元素,以“水能”动静结合的展陈设计理念,以4000余张历史档案图片、300多件珍贵文物实物为基石,提炼多处实、虚拟结合的场景设计、近20处高科技多媒体互动展示装置,生动地再现了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学质量逐步提升、综合实力逐步增强的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校史馆从2019年开始筹办,由宣传统战部牵头,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图书馆、党政办公室、智慧校园中心、四分院等各部门(党总支)共同携手组建了校史馆,历经两年多时间精心筹备,经过70天紧张施工,终于在6月24日完成布展。
进入序厅可以看到一个参观导览图,五个厅和一个综合教育基地的排列一目了然,参观者顺着箭头方向按时间先后顺序,可以一睹学院建校60余年的历史脉络。
迎面的浮雕墙上有学院的校训“润泽明德 崇实笃行”。一个透明水滴造型,水滴象征水职院“水”的办学特色,透明水滴中的蓝色光条象征闪电,蕴含办学“电” 的特性。这个造型与学院的LOGO有异曲同工之妙。
【创建篇】
建校之初,校园内一片荒凉,前后都是荒坡,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任校长焦凡杰校等校领导带领学生们自己动手建校。师生们每周利用两个下午的时间去挖土、种树、建运动场等。在水校老校区宝山南路两旁的梧桐树见证了当时学校自力更生建校的历史。
学校创建篇展示出了许多珍贵的黑白照片,展柜里陈列出水壶、算盘、煤油灯、搪瓷杯、挂钟等老物件。右上角有一张女民兵参加贵阳喜迎国庆10周年大型游行活动的老照片。1960年5月1日,周总理到贵州省军区检阅部队,作为民兵代表之一的学校女民兵连也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后来,学校被评为“贵阳市民兵训练先进单位”,时任学校武装部部长吴国安代表学校到北京去领了奖——一支半自动步枪。
这是学校大礼堂模型。大礼堂修建于1960年,是请建筑学校的老师设计的,当时水校、建校、机械工业学校三校合并,修建大礼堂用的是当时的红枫湖水电站修建完后剩余的木材。大礼堂的工程总体做工精细、工艺考究。
【发展篇】
发展篇讲述的是学院1973年至2016年的办学历史。1973-1977年学校恢复办学,实行“开门办学”,结合各地工程建设组织教学,特殊时期努力为地方水利建设输送技术人才。 2016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4月获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并于当年秋季正式招生。
“黔水引擎”的造型设计象征着学校自1956年建校以来,向贵州水利水电各行业输出大量水利水电人才,担负起了推动贵州水利事业发展的重任。
贵州省印江县甘金桥水电站,这是该校专业教师在上世纪80年代独立完成勘测、设计,并全程参与施工的一项较大水利工程。1986年,该校的贺崇武等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了甘金桥水电站工程前期的地质勘察。在设计负责人——水工教研室主任苏志远老师的主持下,水文、水工、水机、电气、土建等专业教师相继完成工程勘察设计,学校时任副校长陈济平、余家锐负责工程协调组织保障。在省水电厅领导的关心和印江县政府的支持下,1987年3月28日,工程初步设计通过贵州省计委和省水电厅组织的专家会审,历经3年建设,于1990年投产发电。
项目设计为下单上双单拱坝,坝高49.2 米,总库容3480 万立方米,建坝后式电站,总装机2×1600 千瓦。
历经30多年,电站至今仍能够按照当时的设计装机容量3200千瓦满负荷运行,每年发出约1300万千瓦时的电力。
【腾飞篇】
2013年,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抢抓国家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动工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建设得到省委、省政府、省水利厅和教育厅的关心和指导。
在新校区建设设计时,学院就致力于打造高水平智慧校园以及水文化特色校园。围绕“以水润德,泽被万物”,学院打造了多位一体的润泽文化育人体系,并获得多项荣誉。2019年8月,被评为“省级节水型学校”;2020年12月,荣获“2018-2020年度全省文明校园”称号。
办学水平要提高,就必然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同时又推动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及科研实力的提升。截止2020年底,学院有21项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获得省级立项并全部通过验收。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也是成果丰硕,荣获包括世界技能赛、全国选拔赛等荣誉100余项。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一直是学院的办学重心之一。近年来,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省内外2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目前开设高职专业25个,大家看到的下面这几张照片就是学院与部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情景。
同时,学院还开创国际化办学,成为省内职业教育“走出去”办学的先行者。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11月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后,先后与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哥斯达黎加等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的25所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联系,并与其中的16所院校、教育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展柜里的实物是各国际学校赠送该校的珍贵礼品。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导致了全国高校不同时间的延时返校。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内第一所非毕业班级全部返校复学的高校,2020年5月,学院党委书记杨志宏和院长陈海梁到校门口迎接返校学生,“春风十里不如校园有你”的横幅在校园迎风招展。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与多家企业共同开设的全免费订单班,解决了部分贫困学子上学难的问题。从2019年至2021年,学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在省水利厅安排部署下,先后抽调200余名水利水电专业教师参与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和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巩固督导,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了水职院力量。
2020年12月24日,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完成贵州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答辩,这也标志着学院正式步入“双高校”建设。
“一个支部 一座堡垒 一名党员 一面旗帜”,2016年学院党委成立以来,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促进群团组织同步发展。这组照片记录的就是2020年12月18日学院第一次党代会召开的情景。
多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关爱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因此,这些荣誉不仅是学院的骄傲,也是历年来每一个学院师生的骄傲。
【逐梦篇】
六十多年来,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为国家培育了数万名水利电力类的应用型合格人才,他们广泛分布在水利水电、测绘、电力、农业等生产一线,为地方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
今年是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校65周年,也是“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校史馆的落成更被赋予了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时代使命。新时代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水院人将不负历史使命,不忘初心,凝心聚力,秉持“润泽明德崇实笃行”的校训精神,加快高水平高等职业学院的建设进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来源: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