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黔沿|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赴赫章“逐梦黔程”志愿服务实践团活动圆满收官

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 | 2025-08-22 17:10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逐梦黔程”实践队秉持“黔行致远,情系乡土,筑梦童心,启迪智慧”的理念,以专业特色为支撑,于7月26日起,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金银山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展为期14天的国家专项“七彩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家访走访、动手实践与红色教育等多样形式,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段充满知识与温情的夏日之旅。

1 “逐梦黔程”支教团成员与孩子们合照

分层施教育英才 多元课程润童心

此次支教活动根据年级划分教学层次。低年级学生开设趣味英语课程,结合绘本阅读、情景对话和智趣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学习英语,培养兴趣与自信。同时穿插趣味数学、科普实验和手工艺术课程,引导孩子们探索不同学科的奥秘。

中高年级学生则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课程,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并拓展思维能力。在知识的积累与思考中逐渐增强自我学习能力。

2 支教团成员基础学科教学剪影

课堂之外,志愿者们还开展手工、美术、音乐、舞蹈等兴趣课程。在益趣手工课上,孩子们用卡纸剪下自己的掌纹,再把吸管拼接成小小的“手指”。随着一个个会“打招呼”的小手完成,孩子们举起“纸手”互相击掌,那份单纯的快乐让整个房间都亮了起来。

在美术课堂上,志愿者老师带孩子们体验非遗漆扇制作。从调漆配色到入水旋转,每一步都凝聚着孩子们的专注与期待。随着扇面展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案在阳光下闪耀。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拿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漆扇,脸上写满骄傲与喜悦。

3 支教团成员开展手工、美术兴趣课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悠扬的歌声从贵州省赫章县金银山社区活动室传出。孩子们正在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学唱经典歌曲《送别》。课堂上,志愿者们通过系统的声乐训练,包括发声练习、逐句教唱、情感表达等专业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全面提升音乐素养。

与此同时,舞蹈教室内同样热火朝天。伴随着流行歌曲《我的未来式》的动感节奏,孩子们在志愿者带领下学习现代舞基础动作。充满朝气的歌曲,传达着孩子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两门特色艺术课程的开展,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系统教学,不仅丰富了支教内容,更为山区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

4 支教团成员开展音乐、舞蹈兴趣课程

家访纪实:走近心声

“逐梦黔程”支教实践队深入学生家庭开展家访活动,全面了解当地教育与生活情况。家访过程中发现,当地存在一定数量的“留守儿童”,孩子们在日常陪伴与学习指导方面相对缺乏。部分家庭因文化水平有限或生活压力大,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使孩子在学习上缺少必要的引导与激励。

尽管条件艰难,孩子们同样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与灿烂的笑容。在课堂和家访中,他们渴望通过学习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有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一堂课,而是一个能听他们说话的人。”一位实践队员感慨道。家访不只是“完成任务”,更是用真诚靠近、用心陪伴,把温暖送进孩子成长的缝隙。

5 家访日谈话并发放物资

红色基因代代传:沉浸式课堂点燃爱国情怀

在精心打造的多媒体教室里,中高年级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段别开生面的“红色之旅”。作为支教团队常态化开展的红色教育课程,本次课程通过历史影像展播、互动问答等形式,带领孩子们系统了解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八一建军节”之际,志愿者老师还特别设计了沉浸式体验环节,教授孩子们标准的军礼姿势、军姿要领和正步动作,并生动讲述建军节的由来与意义。

在庄严而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向"最可爱的人"致敬。这种寓教于乐的红色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历史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爱国与担当的种子。

6 红色教育沉浸式体验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期开展的《淀粉密信》特色课程中,有小朋友曾自发地在密信上写下"我爱中国"的动人字样,这份纯真的爱国情怀让在场的志愿者深受感动。课后,这位小朋友告诉老师:“我想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小朋友也爱自己的祖国。”这简单而真挚的表白,成为支教过程中最打动人心的瞬间之一。

7 《淀粉密信》课堂上孩子的手写作品

支教团队负责人表示,红色教育课程是“逐梦黔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教学形式,让革命传统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在课程中展现出的爱国热情,正是对支教工作最好的肯定。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红色教育内容,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8 红色教育课程剪影

情满金银山

8月8日,由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组织的“逐梦黔程”暑期支教活动在金银山社区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落下帷幕。结营仪式上,孩子们通过充满童趣的文艺演出,生动展现了支教期间的点滴成长,现场洋溢着温暖与感动。

在温情时刻,孩子们手执彩笔,在象征支教精神的队旗上郑重写下每位志愿者的名字。稚嫩的笔迹勾勒出“黔行致远,情系乡土”的深厚情谊,这一暖心举动让在场志愿者无不动容。“看到孩子们认真书写我们名字的样子,真切感受到教育是心与心的对话。”支教队员感慨道。

本次支教活动历时14天,16名大学生志愿者秉承“筑梦童心,启迪智慧”的理念,通过“红色课堂”、“小小摄影师”、“独一无二的我”等特色课程,为山区儿童带去知识与希望。团队队长表示:“我们以微光点亮微光,不仅传授知识,更希望帮助孩子们树立‘走出大山看世界’的勇气和信心。”活动虽已结束,但写满名字的队旗将永久珍藏,见证这段用爱心浇灌梦想的黔行之旅。主办方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支教内涵,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力量。

9 支教队老师给孩子写贺卡

10 孩子们在队旗上写下名字

实习记者:苏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