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新型城镇化跑出发展“加速度”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 2025-07-17 11:36

近年来,黔西南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建设“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从老城到新区的科学规划建设,到产业的蓬勃发展,再到民生的持续改善,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历经变化,正书写奋进篇章。

在全州全力推进“强中心城区”行动中,兴义作为核心区域,发展势头强劲。 

盘兴铁路兴义南站站房建设现场 图/兴义融媒

走进盘兴铁路兴义南站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塔吊高耸入云,有序地吊运着建筑材料;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机械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施工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紧张忙碌地推进工程建设。

兴义南站自2024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施工方精心统筹施工计划,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保障工程进度。目前,站房和站台主体工程已顺利完工,正在马不停蹄地推进装饰装修工程。

盘兴铁路兴义南站站房建设现场 图/兴义融媒

随着工程的稳步推进,兴义南站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价值愈发清晰。建成后,这座高铁站将成为连接黔西南州与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不仅能大幅缩短兴义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还能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聚,为兴义“强中心城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的同时,兴义市在城市空间规划与功能提升上也同步发力,持续优化布局以强化产城互补、产城互动。

步入G324兴义烟厂至小店子段城市环线,双向六车道的柏油马路平整宽阔,标线清晰醒目,车辆行驶井然有序;不远处的高楼鳞次栉比,写字楼里企业云集,商圈内店铺林立;城中街角的“口袋公园”绿意盎然,各类绿植错落有致,一派宜居宜业的生动景象。

森林中的兴义城 图/陈辉忠

2024年,兴义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63.78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5816元、19593元,综合经济实力排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25位。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为周边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兴义市的稳健发展,正是黔西南州“强中心城区”行动成效的集中体现。而这背后,离不开产业的坚实根基。

登高新材料公司1.5公里电解铝生产线 图/黔西南日报图库

在兴仁市,铝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生动注脚:一块铝锭带动碳素新材料、汽车轮毂、铝型材等产业集聚,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煤电网铝”循环经济模式不仅拉动经济增长,更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今年一季度,兴仁市铝及铝精深加工完成工业总产值39.29亿元,同比增长49.4%,直接解决就业60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让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实现了同频共振。

在产业兴城的多元布局中,绿色生态产业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普安县的茶产业便是生动实践。

普安茶山 图/谢兴

普安县茶源小镇围绕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形成完整产业链,搭配茶旅融合模式,让这片土地焕发活力。2024年,普安县茶叶综合产值达35亿元,茶产业不仅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更以绿色产业为纽带,推动乡村与城镇联动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增添了生态底色与文化韵味,恰好与兴义的综合发展、兴仁的工业振兴共同勾勒出黔西南州“强中心城区”行动的丰富图景。吉利一区环境舒适宜居 图/兴义市黄草街道办

老旧小区改造则让更多群众感受到了城市更新的暖意。兴义市吉祥小区曾因线路老化、设施陈旧让居民犯愁,经过城镇“四改”工程,如今绿树成荫、环境整洁。数据显示,黔西南州已开工老旧小区改造132个6270户、背街小巷改造578条,完成存量棚改2091户、新开工480户,新增城市道路35公里、城市公共停车位4251个、公园绿地39.92公顷,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宜居”二字从愿景变为了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

城乡融合的脚步里,藏着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作为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城镇化安置规模最大的市(州),为了让33.85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黔西南州下足了功夫。

栗坪社区一角 图/肖雄

在兴义市洒金街道栗坪社区——黔西南州最大的跨区域搬迁安置点,整齐的楼房、配套的学校医院、就近的就业岗位,让杨明凤老人笑容满面:“周围邻居都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儿女都在身边,家门口就能就业,孙子孙女读书也方便,住在这儿很满意!”

这样的幸福场景,正是黔西南州以人民为中心,在新型城镇化中书写幸福答卷的生动缩影。

三宝产业园一角 图/翠华晴隆

为保障搬迁群众就业,黔西南州在安置区周边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晴隆县的三宝产业园区,让搬迁群众从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兴仁市依托其成熟的铝产业集群,在安置区附近布局铝加工配套企业,让不少搬迁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的愿望;兴义市则聚焦新能源电池、特色轻工等主导产业,在洒金街道栗坪社区和顶效街道布马安置区等周边打造产业园区,引入多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全方位满足了搬迁群众务工需求。

从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档升级奏响发展强音,到产业集群的茁壮成长筑牢经济根基,从老街巷的焕新颜延续城市文脉,到搬迁群众的笑开颜绘就民生画卷,黔西南州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正踏着坚实的步履,向着更加璀璨的未来阔步前行。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   丹  龙志忍(实习)

责编:王   军  

编审:张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