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自治县第四小学: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激发教育事业发展动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助推镇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隶属贵州省安顺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之间。该县第四小学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科研兴校、质量固校,特色亮校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办学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2024年1月2日,镇宁自治县第四小学入选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
镇宁自治县第四小学始建于2019年,是一所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城务工子女入学的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83亩,总建筑面积1900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5个,在校学生231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约占学校总人数60%,易地扶贫搬迁点及进城务工子女学生约占学校总人数77%,专任教师111人。该校紧紧围绕“育人为先,质量为本,生生成才,人人出彩,创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秉持“办有温度的教育,做有尊严的教师,育有梦想的学子”的办学理念;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学校办学特色;以培养红石精神和瀑乡情怀为内核;以红石教育为路径,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心怀天下,国际视野的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懂感恩的新时代小石人。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德润人生,拼搏成才”的育人目标;成为同行称道、教师幸福、家长放心、政府认可,社会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实现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初步梦想,助推了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打造学校特色党建品牌
激活学校发展内生力
该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学校发展,以政治建设统领学校党建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五色润五心”党建品牌为抓手,推进党建与德育融合。开展“党建课程化”,延伸党课“触角”,创新载体与形式,打造时间短、形式活、效果显著的 “精品”微党课。推进党建与师德融合。开展“党建+”系列活动,通过讲述身边党员的故事、师德主题演讲比赛、“万名教师(党员)访万家”活动、评选表彰“最美教师”、“亮身份、作承诺、树形象”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师德水平的整体提升。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做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研、管理工作同步,即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在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同时,促进党组织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先,质量为本的办学思路,打造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坚持常规立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品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行教师成长“五个一”工程、书香校园“4142”工程,教学常规“三备”法,开展家长“四进校园”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法,实现三全育人目标,推动学校建设和师生共同成长。积极探索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内涵,“三教两会”校本课程研究法构建了“瀑乡石韵非遗校本课程群”,形成了石品铸魂、石慧启智、石韵创行、石坚建体、石美养心的红石校本课程,现有蜡染、刺绣、唢呐、地戏、诗歌、创客机器人、民族舞、合唱等70余门校本课程,使课程生本化,德育生活化,课堂生态化,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近年来,该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教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国务院表彰、贵州省最美劳动者、安顺市名校长、十佳校长、安顺市骨干班主任/教师、安顺市优秀教师/班主任、镇宁自治县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学生多次获得省、市、县级大奖,学校获得“贵州省劳动教育示范校”、贵州省绿色学校、安顺市文明校园等荣誉,同时被北京少年报授予“书香校园”示范校。
未来,镇宁自治县第四小学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学方式变革,着力解决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非遗物质文化为主线,形成一系列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个性为本的生本化校本课程,筑牢育人铸魂体系,实现教育教学质量轻负高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洪绍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