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首例!省医成功开展肝衰竭患者异型血浆置换术
近日,贵州省人民医院肝病感染科为一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成功实施异型血浆置换术,该项手术在贵州省尚属首例,标志着省医的疑难危重救治水平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该患者是从省外某院转入省医器官移植科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次日需进行异型肝移植手术,但检查后各项生化凝血指标明显异常。为确保患者肝移植手术安全,经器官移植科、肝病感染科、输血科团队的充分讨论,并经患者本人与家属同意后,立即进行异型血浆置换术。
为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避免发生溶血和过敏等不良反应,肝病感染科人工肝治疗团队立即将血液净化仪、耗材及抢救设备迅速移至移植中心病房,并准备各项急救药品、物品等;输血科按时、按量把2000ml新鲜血浆顺利送达科室,采用新开展的枸橼酸体外抗凝技术抗凝,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
历时3小时,共置换A型RHD(+)新鲜冰冻血浆2000ml,整个治疗过程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应用血浆置换术后抗A效价(IgM)由最初的32降至8,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次日顺利进行移植手术。
肝病感染科主任彭虹介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成功地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肝移植一般在血型相同的供、受体之间进行,然而,临床上供体数量有限,有时也不得不进行血型不合肝移植手术。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防治AMR的关键措施是对受者体内预存红细胞血型抗体进行及时有效的清除。血浆置换作为血液净化治疗领域的一大“利器”,能有效地清除受者血液中预存的抗A或抗B血型抗体,大大降低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AMR)的发生率,提高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存活率,在急危重症肝衰竭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肝病感染科首次异型血浆置换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急危重症肝衰竭患者的救治此后能够得到更多样化 、更有效的高级技术支持。
延伸阅读:
贵州省人民医院肝病感染科作为全国人工肝“一市一中心”单位,目前可开展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吸附,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多种人工肝治疗模式,年人工肝治疗量逾千例/次,急危重症肝衰竭患者救治成功率达80%以上,达全国领先水平,培训并带领多家县级医院开展人工肝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