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旅知识趣味挑战大赛知识要点 | 人文贵州 -- 民族民俗篇(九)
人文风情独特的贵州,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
在贵州,远古人类遗迹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三线文化、山地文化与生态文化独树一帜。
这里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五百年前,王阳明贬谪贵州修文龙场驿,阳明心学由此诞生,这片土地被深深烙印上阳明文化的符号。还有诸如尹珍、李端棻、张之洞,特别是邓恩铭、王若飞等名人,为贵州文化注入了深刻的内涵。
作为非遗大省,贵州的非遗宝贝灿若繁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礼仪、体育和游艺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既定的非遗种类,在贵州均有相当规模的遗存。
千百年来,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里依山而居、傍水而栖、和睦相处,创造出了“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奇观。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侗族大歌,如清泉般闪光;黔西南布依族“八音坐唱”,被誉为“声音的活化石”;黔东南丹寨苗族锦鸡舞舞步轻盈、曼妙多姿;黔西南晴隆阿妹戚托舞被誉为“东方踢踏舞”。贵州还是“百节之乡”,闻名遐迩的苗族姊妹节,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
这些精彩纷呈的人文景致,扩大了旅游观赏和体验的空间,彰显出贵州全域旅游的大千气象。
贵州是名副其实的文旅资源富矿,有着巨大潜力和强劲势头。这里万桥飞架,因绿而养眼、因爽而养身,孕育了多彩文化、书写着红色传奇。依托得天独厚的“公园省”优势,贵州把旅游产业化作为“四化”的重要一环。随着交通格局、区位格局、开放格局持续优化,贵州正在为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而努力。
民族民俗篇: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千百年来,17个少数民族在这里依山而居、傍水而栖、和睦相处,创造出“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奇观。民族文化是贵州最具神秘魅力的风景线。
仰阿莎
仰阿莎是流传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及毗邻地区的苗族长篇叙事歌,长达万余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苗族最长的叙事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的内容是关于一个热情、善良、智慧,出生在水中里的苗族姑娘的凄美爱情故事。以盘歌形式演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苗族文学史上居于较高的地位,对苗族的歌谣特别是叙事歌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苗族没有文字,仰阿莎只能在山野田间传唱传承,不同的歌者不断加入自己的诠释,使其版本众多。仰阿莎也被称为苗族“最美的歌”。
苗族美神“仰阿莎”雕像坐落于贵州省剑河县仰阿莎湖畔。“仰阿莎”雕像于2017年完工,是全国最高的苗族美神雕像。“仰阿莎”雕像高88米,其中底座高22米,雕像身高66米,取自于当地苗族节日“二月二”和“六月六”,有着苗族传统文化寓意。
阿妹戚托
阿妹戚托是晴隆县传统民间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阿妹戚托为彝语音译,意为姑娘出嫁舞,俗称跳脚舞,是彝族姑娘出嫁前夕举行的传统群体性舞蹈,有“东方踢踏舞”之称。关于它产生的时期,没有文献有准确记载。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迁徙,阿妹戚托流传到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境内,逐渐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民间舞蹈。舞蹈表现形式以脚为主要载体,踏地为节,节奏欢快、气氛热烈,表达了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毛南族打猴鼓舞
毛南族打猴鼓舞,平塘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是毛南族的一种民间舞蹈,流传在平塘县的毛南族聚居区。毛南族打猴鼓舞一直在不足十万人口的毛南族中发展传承,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该舞蹈分为“猴王出世”“猴子敲桩”和“猴子引路”三部分。一人击铜鼓,一人击皮鼓,多人表演,模仿猴子,动作滑稽、诙谐。
反排木鼓舞
木鼓舞是台江县苗族群众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有反排木鼓舞和施洞、革东木鼓舞两大种类,其中以反排木鼓舞影响较大。它分布于台江县城东南方26公里处的反排村,村中居民皆为苗族。反排木鼓舞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鼓声节奏强烈、舞姿豪放粗犷,被人们冠以“东方迪斯科”的美称。
传说反排木鼓起源于一对跟从鸟虫学会跳舞的古代兄妹。自古以来,反排木鼓舞就在反排村世代相袭。
木鼓舞鼓型多以截取自然生长的树木躯干,凿空内部成型。一般木鼓舞为族群全体参与的大型祭祀活动中的一部分,木鼓被作为族群的象征,以敲木鼓、跳木鼓为核心的祭祀活动充满着强烈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寓意,具有鲜明的原始文化的特征。
布依族转场舞
布依族转场舞,布依语称“勒呜”,意为“欢呼着跑”,是流传于册亨县布依族聚居村寨的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相传清康熙年间,册亨县威旁大寨寨主王包赛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在一个年三十夜,乡亲们一把火将寨主家化为灰烬。乡亲们开心地围着大火手拉着手尽情的唱歌、跳舞,从初一一直跳到十五才渐渐散去。以后,每年从正月十三到十五,当地布依族村寨男女老少都会身着盛装聚集在村寨晒坝场跳转场舞。
如今,布依族转场舞在县属中心学校作为学生课间操进行保护传承,并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创下了8000人的最大规模布依族转场舞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