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健康丨湿气越重的人,正气越虚!预防湿邪,这一步至关重要……

大健康事业部转载自养生中国 | 2023-06-06 16:02

问:湿邪过重时,养生为何要着重于“调脾胃”?

国医大师路志正指出,防治湿病的关键是要顾护正气、调畅气机。

正如《素问·刺法论》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湿邪为病最重要的原因是正气御邪不力。

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是人身元气的主要来源。胃受纳腐熟水谷,脾则助其化生精微物质。

若脾运化功能失常,则人体气血化生乏源,正气自然不足。

再者,脾胃处中焦,脾主升,胃主降,是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

脾胃功能正常,则心肺之阳得以下降,肝肾之阴得以上升,从而达到阴阳平和的状态,水湿也就不会停聚。

内湿未形成时,要益气健脾,以助运化水湿,可以进食黄芪薏米粥;若内湿已成,困阻脾胃,则可以生薏仁30克,或苍术、白术各15克,泡水煮粥早晚佐餐。

路志正认为,湿邪的治疗重在运转气机,一旦湿邪已成,无论是湿热、寒湿、风湿,都可以在方中佐一两味宣降肺气、化浊醒脾之品。如杏仁、桔梗、苏梗、藿梗、荷梗、藿香、佩兰、白蔻仁、枳壳等中药,均可起到宣肺气、醒脾气、畅三焦的作用。

路志正强调,若水湿停聚中焦,虽有脾胃之分,也要脾胃同调。

如湿困脾,则化脾湿的同时要佐以砂仁、陈皮、枳壳、香橼皮等开胃之品;若胃湿为主,则可配以佩兰、藿香、白蔻仁、薏苡仁、茯苓等以助运脾气。

脾胃同调,相得益彰,体现了中医治未病之“先安其未受邪之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