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红军跨越的天堑 成遵义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通途

央视新闻 | 2025-01-17 06:55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遵义市不仅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在新时代也焕发出了蓬勃朝气,抢抓战略机遇,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见证遵义发展变迁

感知身边点滴幸福

总台记者 苟顺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今年正逢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现场来了很多游客重温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曾经的遵义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产业发展受限。优先发展交通,特别是革命老区的交通建设,遵义打出了一套交通建设的组合拳。

娄山关是川黔交通要道的重要关口,1935年,红军在这里取得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次大胜仗——娄山关大捷。如今,高速、高铁穿山而过,当年红军跨越的天堑,已变成遵义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通途,在娄山关经开区,为成渝地区配套的产业企业目前已有13家。

企业负责人 周树生:我们在湖南的工厂把裁片从重庆运到湖南生产,生产好了又从湖南送到重庆,大概需要三天的时间。但是我们拿到桐梓工厂生产,生产好以后,只用3个半小时就可以到重庆总装厂。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黄强:革命老区的交通建设,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期,实现了从基本适应到综合成网的快速跃升,交通运输事业也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交通基础设施大变样,为遵义市全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遵义确定了加快推进“省域副中心”的战略定位。2024年7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向遵义提供了涵盖项目、资金、人才、科技等一系列支持政策;2024年前11个月,遵义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46亿元。

转折之城气象新

遵义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

九十年来,遵义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遵义变成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

1935街区紧邻遵义会议会址,是结合老城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打造的文旅商综合体,也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这里交织碰撞,不仅成为游客到访遵义的打卡地,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这里创业。

创业者 唐丽萍:每年会有非常多的游客,奔着遵义会议会址而来,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客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小店、这个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独特的苗侗民族美学和文创作品,同时也让大家了解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遵义和贵州。

1935街区的变化,得益于遵义不断推进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4年以来,遵义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一流旅游城市,持续推进20个“场景+住宿+多业态”旅游生态圈打造。据初步统计,2024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2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增长超10%。

遵义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有效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助力乡村振兴。蔺田村曾是众所周知的贫困村,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和农业特色产业,每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

仁怀市长岗镇蔺田村村委会副主任 杨松:推动更多土特产到山外去,吸引更多游客进山里来,目前我们蔺田村已经形成了“特色种养殖+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如今的遵义,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农村风貌日新月异。据了解。去年前三季度,遵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1元,同比增长7.2%。

九十年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遵义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更体现在生活中每一个具体可感的小细节中。

市民 龚莹:我觉得这几年遵义的变化挺大的,修了很多的公园、场地,我们在工作之余,有很多可以游乐休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