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声 · 科普 | “东方宝石”“大虫”“奔得儿木”,这都是sei啊?

CCTV纪录 | 2023-06-08 12:22

地球
环境
是人们永恒的话题
要保护环境
就要先深入了解
和人类一样的
地球“居民们”

“东方宝石”
“四不像”
“奔得儿木”
......
这些可爱有趣的动物别名
你听过多少?
它们是谁?
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

 妈祖鱼 

中华白海豚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近岸群居的小型齿鲸类动物,除了“妈祖鱼”,它们还拥有“海上大熊猫”之称。

福建人称其为“妈祖鱼”,据说是因为,每年农历三月,妈祖诞辰的时候,东北季风转弱,海面风平浪静,常可见到中华白海豚的身影。

由此,当地渔民认为中华白海豚是来向妈祖“祝寿”。

中华白海豚其实并不是只有白色哦。我们所见的“白色”海豚,其实是年长的中华白海豚。刚出生的它们,全身呈铅灰色或者黑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身上的颜色会慢慢变淡,直到最后变成白色。

 东北神兽 

西伯利亚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偶蹄目鹿科,和鹿有着很亲密的“血缘关系”,而它们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外号是“傻狍子”。

“狍子”这个名字源于它们喜欢在草木茂盛的地方“刨”来“刨”去,尤其是在林地里给自己刨窝。

实际上,它们生性十分机敏,听觉、嗅觉都很强,被追击时,几个纵跃就能逃离。

它们的好奇心也很重,逃跑还要再返回看看是谁在追,也就常常被人们逮住,可谓“好奇害死狍”。

大型猫科动物是西伯利亚狍在自然界的天敌,比如东北虎。

 奔得儿木 

啄木鸟

“奔得儿木”,是老北京人对啄木鸟的俗称,这个称呼非常生动地形容出了啄木鸟对着树猛奔(啄)时“得得得”錾木的场景。

北京最常见的啄木鸟有灰头绿啄木鸟、大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和棕腹啄木鸟。

你知道作为“树木医生”的啄木鸟,在疯狂啄食树木中的昆虫时,为何不会得脑震荡吗?

这是因为啄木鸟大脑构造特殊,就像泡沫填充的自行车头盔,能保护大脑在每一次撞击后不受伤害。

更有趣的是,有些啄木鸟的舌头可以绕头骨一周,当它想要吃到树洞里的幼虫时,长长的舌头就可以派上用场。

 东方宝石 

朱鹮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本性温和,全身羽色以白色为基调,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可谓“美商”拉满。

温柔的朱鹮,在自然界的天敌不少,雕、鹰等鸟类都以朱鹮为食,因此它们的野外生存挑战很大。朱鹮属于涉禽,溪流或农田等湿地环境,都是理想的栖息地。

在人类的保护下,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从1981年的7只扩展到超9000只,朱鹮栖息地面积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约1.6万平方公里,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们看到这种美丽的鸟儿飞向天际。

 四不像 

麋鹿

你猜,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四不像”包括了哪四个元素?

答案揭晓:脸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驴,“四不像”名副其实。

鲜为人知的是,麋鹿是传说中的吉祥神兽,是“麒麟”的原型。

用角对顶,是公鹿们最喜欢的游戏。这看上去决斗的姿势,其实是在练习技巧,或是交流感情。

早在3千多年前,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出现了麋鹿。1900年,因为战乱和洪水等原因,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目前全世界的数千头麋鹿都是由流落海外的22头麋鹿繁衍而来。

如今,中国已在北京、江苏盐城、湖北石首、河南原阳等地实施麋鹿散养计划,形成种群。麋鹿是全世界138个物种重引进项目中,最成功的15个之一。

图片

 大虫 

老虎

威风凛凛的“老虎”被叫做“大虫”?

从空中看,像不像两只“大虫”?

不过,“大虫”这一说法确实有历史依据。

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曾书:“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

《水浒传》也曾有这样的文字:“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作为哺乳动物中最为凶猛的肉食者之一,老虎是当之无愧的森林之王。

在中国境内生活着东北虎(又名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又称印度虎)、华南虎(也称中国虎)等虎种。而在所有虎亚种中,只有华南虎一种完全生活在我国境内。

野生华南虎标本

华南虎

东北虎

野生动物
是自然生态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增加对它们的了解
无疑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
重要一环

因为
留住美丽的它们
就是留住我们的未来

内容来源:CCTV纪录、央视新闻、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国国家地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