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人民法院丨“四轮驱动”跑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加速度
法治是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机制更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余庆法院通过构建“源头预防、多元解纷、速裁快审、协同治理”的“四轮驱动”工作模式,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司法动能。
驱动“源头预防”前轮,筑牢涉企纠纷“第一道防线”。
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将风险预警与纠纷化解端口前移。一是深化“法企联动”,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通过在经济园区开展普法宣讲、法律咨询等方式,精准把脉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点,引导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和对外交易,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二是加强诉讼风险告知,在立案登记阶段,向涉诉企业充分告知诉讼成本、时间周期及潜在风险,积极引导其选择调解、仲裁等非诉讼解决方式解决纠纷。三是强化司法建议,对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共性、倾向性问题,深入分析研判,及时向相关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发送司法建议,提示管理漏洞和系统风险。

驱动“多元化解”后轮,构建分层过滤“解纷枢纽”。
一是深化“法院+工商联”“法院+行业协会”等联动机制。依托“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平台,与工商联、市场监管、金融、住建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形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调解优先的纠纷解决合力。二是打造特色产业调解,根据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构建一体化的产业纠纷解决体系,如在龙溪烟花爆竹产业园设立法官工作站,由烟花爆竹协会推荐威信较高、善于做调解工作的人员,加入涉烟花爆竹产业人民调解员库。三是做优在线调解平台,大力推广应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涉企纠纷在线申请、在线委派、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全流程办理,为企业提供“指尖上”的调解服务,有效降低解纷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

驱动“诉裁快审”引擎,打通简案快办“高速通道”。
一是完善“调解+速裁”无缝衔接机制。先行调解失败的案件,符合速裁条件的,立即由速裁团队审理,对双方无争议的事实和证据,简化庭审程序,缩短审理周期,实现“即调即审、速调速判”。二是推广“示范诉讼+调解”模式,针对涉及同一产业、区域的多起同类纠纷,选取典型案件先行审理,作出示范判决,为其他潜在纠纷当事人提供明确预期,引导其参照裁判标准自行协商或者申请调解。三是优化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加大小额诉讼程序宣传和适用力度,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涉企金钱给付案件,依法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快速定纷止争,稳定市场预期。
驱动“协同治理”导向,延伸司法服务“辐射效应”。
一是加强典型案例发布与解读。定期发布通过调解成功化解的涉企纠纷典型案例,阐释裁判规则,明确行为边界,引导市场主体增强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发挥“调解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二是推动行业自治与规范发展。在调解过程中,注意发现行业性、区域性经营风险和管理漏洞,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反馈,促进行业自律和规范升级。三是助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在调解中倡导诚实信用原则,对恶意违约、虚假诉讼等行为依法予以规制,并通过司法确认赋予合法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调后督促调解协议履行,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营造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