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智慧:什么是“智”?什么是“慧”?
智慧是一个复合词,实际上,“智”和“慧”有着很大的区别。从“急中生智”“静极生慧”两个成语就可看出,一个“动”,一个“静”。当然,这只是表象,还有更大的差别,我们接着往下说。
“智”,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有绝对高的地位,人人都渴望达到“智”的标准。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里的“智”指的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技能。而传统意义上的“智”又是什么意思呢?
儒家思想认为,“智,烛也”。是指,“智”就像蜡烛,在黑暗中照亮他人。也就是说,“智”就是凭借自己的能力指引他人前进的方向,学会为他人做出表率。西方的“智”,指的是智商,也就是个人智力水平的数量化指标。那么,“智”的本义又是什么呢?
图1:甲骨文“智”字的写法
先来看甲骨文“智”字的写法(见图1),左边是一个“干”,代表一种武器;中间是一个“口”,代表说、谈论及传授;右边一个“矢”,代表箭。这三个部分放在一起,就描绘了一个上古社会狩猎的过程。
首先,组织狩猎的领导者负责掌握狩猎的节奏,再由箭法高明的射手射杀野兽,把野兽射倒后,持武器“干”的人就上场了。“干”是带杈的硬木树枝,人们就用“干”叉住受伤野兽的四肢和脖颈,制服他。之后,几个拿绳子的人再迅速上前,把野兽捆了。最后,大家齐心合力把野兽抬回住所。可以看出,古人狩猎,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极为有限的。面对凶猛的野兽,就需要大家集体协作才能打败它。
而这整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对自己负责环节的“业务”非常熟悉,这就叫做“知”。而指挥者对各个环节的熟练运筹,就叫做“智”。所以,“知”和“智”是通假字。这就是“智”的本义。
图2:金文“智”字的写法
再看金文“智”字的写法(见图2),它的上面部分和甲骨文很像,但是下面部分多了一个“曰”,强调说和传授的意思。这表示,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
图3:小篆“智”字的写法
到了小篆的“智”字(见图3),写法上和金文相比又有了不少变化。首先,“口”字被挪到了上方;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白”,即“表白”的意思;再有,金文字形中的“干”写成“亏”,是指向别人传授知识要不怕吃亏,要以一种付出的心态。
图4:隶书“智”字的写法
隶书“智”字的写法(见图4),把小篆中的“白”又改回了“曰”,和金文相比,仅去掉了 “干”。
简单地概括,“智”就是根据一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判断,研究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就是说,肉眼凡胎的人都能讨论的学问。
图5:甲骨文“彗”字的写法
再来看看“慧”字。“慧”是个后起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它比“智”形成的时间要晚。但是,甲骨文中有“彗”字的写法(见图5)。从字形上看,是由大量枝叶茂盛的甘草、抓持的双手和土组成的,表示手持干草扎成的扫帚,清扫尘土。
图6:小篆“彗”字的写法
这个写法比较复杂,到了小篆,就统一成了图6的写法。表达的意思还是手持扫帚清理灰尘,比如,彗星的“彗”就是这个意思。
图7:小篆“慧”字的写法
而“彗”是清理灰尘的意思,那在它的下面加上一个“心”,就表示为心除尘,比喻清心、净心,这就是“慧”的本义(见图7)。
古人认为,思考在心,而不在脑。当蒙蔽心灵的“灰尘”被清理之后,“心”就会变得透彻,思维才能开阔。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慧”的境界,它需要有慧根。所谓慧根,就是有创造性思维的潜质,这种潜质要在“智”的基础上才能迸发出来。
图8:“智”和“慧”字的字体演变
总结得出,智是慧的基础,慧是智的升华。智是掌握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慧就是把智转化为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