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动静丨助力产区多元发展 董酒后发优势明显
白酒行业的增长,源于产区资源分配的优势,也源于头部企业的行业引领责任。
9月3日,贵州董酒扩建项目一期投产庆典活动在遵义举行。一期项目投产后,将为董酒新增年产能1.5万吨,优质基酒产能的进一步扩大,为董酒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全国白酒产能连续七年下降的大背景下,董酒逆势而上,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不断释放着发展活力。
适配市场需求 打破产能约束
全面推动董酒高质发展
产能提升是头部酒企发展的一大课题。近年来,在白酒行业集中化、规模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在保证品牌与品质势能的前提下,产能支撑成为企业实现周期穿越的关键因素。
2021年7月,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扩建项目正式启动。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实施原则,扩建项目分三期实施。建设内容涵盖包装车间、酒库、大曲车间,行政办公楼、董酒博物馆等生产及相应配套设施。
作为具有独特工艺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白酒品牌,董酒在市场上已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认可度。因此,于董酒而言,扩建产能是其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市场份额的必然选择。
蔡友平发言
“中国传统白酒绝对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行业。”在当天的扩产典礼上,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友平再次提到这一观点,佐证了董酒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依然能保持稳步发展态势的关键,同时也体现了董酒人在面对白酒市场竞争中持有的一份定力。
李保芳致辞
现场,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李保芳也谈到,最近十年,在“酱酒热”的趋势下,董酒没有盲目跟风,而是一直坚守“董香型”的传统工艺,并赢得了市场,走出贵州白酒差异化发展的一条新路。
行业资源倾斜 香型优势显现
助力产区多元发展
贵州被称为“多彩贵州”,于酒业而言,“多彩”意味着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多彩”也是白酒市场当下乃至未来的关键消费趋势之一。
业内皆知的是,贵州曾经有两大白酒品牌在全国评酒会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一个是名扬国内外的贵州茅台,另一个则是贵州董酒。
凭借“百草入曲”的独特工艺,董酒在守正基础上,代代传承总结,总结出独一无二的130余味“百草制曲”技艺,造就至今中国传统白酒香型中独特的董香,其配方和工艺成为酒类中唯一的双保密国家级科学技术项目。
据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酱香型白酒总产能约为75万千升、同比增长7.1%,其中优质酱酒(坤沙基酒)产能约45万千升,只占全行业的7%左右。对于董香而言,其产能数字更为稀缺。
在茅台酒的一骑绝尘,酱香热的水涨船高后,作为多彩贵州的另一份馈赠——董酒,贵州白酒的另一种宝藏——董香,其产品价值、品牌势能、市场潜力应当被预见。
在文化消费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董酒不断加强健康文化的传播,将健康文化融入品牌建设中,提升消费者对董酒健康价值的认知度,使得董酒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健康、高端的品牌形象。在“更健康的高端白酒”这样独树一帜的文化属性的加持下,董酒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