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吴桥镇:社火庆丰年 助推乡村振兴乡风文明
每逢丰收时节,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都要举办“吴桥社火庆丰年”系列民俗表演活动,农民演,农民看,大家乐在其中。
2018年,“吴桥社火庆丰年”入选全国“2018年‘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2020年,“吴桥社火庆丰年”入选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选编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农业农村节庆活动精品案例选编》。通过载歌载舞的节庆活动,既凝聚了人心,提振了当地农民的精气神,又促进了江苏省级非遗吴桥社火的传承与保护,带动了农村群众文化繁荣与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与乡风文明。
农民丰收节之际,吴桥文化志愿者协会社火团队在表演《六大嫂选良种》。
吴桥社火是吴桥民间荡湖船、舞龙、跑马灯、河蚌舞等民俗活动的总称,起源于隋唐时期,盛行于清朝中后期,多出现在丰收祭祀、重大节日、传统庙会上。随着老百姓生活条件的好转,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村民们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吴桥社火表演开始慢慢恢复,并逐渐达到社火艺术发展的兴盛时期。现在的吴桥社火已演变成一种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
吴桥社火源自农村农民,表演不拘泥于形式,不受时空、内容的限制,从上古的三皇五帝神话传说到历史故事、轶闻野史等,无所不包,无所不演。吴桥社火的表演场地一般为家庭院落、村道、打麦场等。为了增加节目的笑点,吴桥社火节目的演出多由丑角开场,演员根据情节,依次按不同的队列出场表演,队伍变化灵活、有分有合。
吴桥社火给农闲之余的农民带来许多乐趣
吴桥社火乐器以二胡、竹笛、锣鼓等民族乐器为主,曲调有《四季歌》《无锡景》《杨柳青》《八段锦》《拔根芦柴花》等,节奏欢快流畅,表达出农村人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些节目贴近农民生活,彰显了群众性民间歌舞的韵味,唱词大多应时应景,多为歌唱生活和农民丰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吴桥社火源自民间,深受农民群众喜爱,演出所到之处,观者云集。吴桥镇许多村民在农忙之余,加入到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队伍中,促进了地方民间文艺的发展。现在,人们可以经常欣赏到吴桥社火演出团队的精彩表演。
吴桥社火的火热带动了其他民间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现在吴桥镇仅舞龙队就有近30支。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有力推动了吴桥镇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风景如画的苏中平原,一群吴桥社火表演者正从田间缓缓走来。
2014年8月,吴桥社火被扬州市政府列为第三批市级非遗项目。2016年1月,吴桥社火被江苏省政府列为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2017年2月,在江苏省里下河地区舞龙邀请赛中,吴桥社火舞龙队荣获大赛最高奖——最佳表演奖。
吴桥社火庆丰年节庆活动受欢迎,得益于吴桥社火表演团队的节目创新。近年来,团队在传承传统吴桥社火表现形式的同时,还深度挖掘、大胆创新,先后挖掘了农民栽秧号子、车水号子和打夯号子,编排了民俗表演唱《六大嫂选良种》、小品《再也不赌了》、三句半《文明有礼24条》、快板《五大嫂说法》和扬剧表演《村里来了新四军》。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和不断推陈出新的表演形式接地气、有特色,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作者:张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