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公路管理局:长周期养护 铸就路况指标提升
2024年,我们共同见证了贵州公路养护的变革之旅。长周期养护,正悄然改变着当前的公路养护方式。从规划到实施,借助科学的养护方案设计和精细化施工管理,采用绩效考核+计量支付模式相结合,实现养护资金节约和养护质量提升。
日常养护,细节之处见真章
长周期养护更加注重日常养护,在公路日常维修中,通过灌缝、铣刨、摊铺等方式,对路面裂缝、坑槽、松散等病害进行精准治理。贞丰段实施长周期养护以来,围绕“小修”精细化,做好公路养护的“大文章”,根据“应补尽补、应修尽修”的原则,使用路面专用密封胶灌缝4084.95米,玻璃纤维格栅5200㎡,路面修补10782.36平方米。剔除2024年养护工程,修补后各线路面技术状况均有提升,PQI总体提升1.96,特别是S315线,路面破损PCI由82.29提升到87.33,有效改善了路况。
预防养护,防患未然见实效
长周期养护新模式更加注重预防养护和主动养护,强调“未雨绸缪”,有效发挥承包单位的养护积极性和主动性。2024年S105线实施预防养护工程5公里,有效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修复养护,技术革新提路况
把好养护工程“设计、审查、原材料、工艺、验收”等质量关口。2024年实施修复养护工程5.3公里,其中G354采用SBS改性沥青+玄武岩、普通沥青+高模量剂的双面层结构,有效提升沥青路面的抗滑性和耐久性。养护企业在完成合同工程量的同时,积极采用公路抗裂贴1695㎡,玻璃纤维格栅4800㎡,有效处治了反射裂缝病害,延长公路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