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黔”行 | 贵州首金张家茂:“我时刻在问自己,该以什么姿态站上赛场”
11月10日,十五运会拳击男子51公斤级决赛上演。
在公布结果环节,贵州健儿张家茂眼眶泛红,不停地抖动胸前的“贵州”二字,等待着胜利的声音——“红角运动员,张家茂,贵州,得分获胜!”

这是贵州在本届全运会竞技项目的首枚金牌,也是时隔16年,贵州拳击再次站上全运会最高领奖台的高光时刻。

领奖台上,站在张家茂旁边的是他的教练刘杨海,是贵州首枚全运会拳击金牌获得者(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同样是51公斤级选手。此刻,贵州拳击的梦想在绽放,也在传递。
“贵州一直培养我,我必须要有担当,把荣耀带进现实。”26岁的张家茂释放了压力,赛场上专注的脸有了笑容,“我比赛前一天的晚上基本没睡,就算听催眠电台,脑子还是浮现赛场的画面。”

不让情绪掌控自己,一直是张家茂在学习的功课。“此前,我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为什么我那么努力,结果却是这样’。”在省体校(现贵州体职院)启蒙,到省体工队树立远大目标,再到拿下全国冠军,去往世锦赛、亚运会赛场,直到十五运会决赛登场那一刻,他都一直在思考该以什么姿态站上赛场。
2023年亚运会,杭州的酷热“烘烤”着张家茂的情绪。“那场输得很憋屈,我有了放弃拳击的想法,失望带来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多年来,他刻苦训练,渴望为国争光冲击金牌,却止步四分之一决赛。

“这枚奖牌对他太重要、影响也太大了,以至于到后面他拳套都不想摸。”教练刘杨海理解弟子一路走来得不易,渴望用成绩回报期待和证明自己。
“你要相信自己,你就是这个级别最好的运动员。”教练组不断向张家茂鼓劲,让他把这句话刻在心里,帮助其重新出发。

直面输赢,越过山丘,是一名运动员破茧成蝶的必经过程。在贵州拳击队训练场墙上的“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励志话语,激励着一代代拳击人勇往直前。
“我有这么好的教练和队友,还有专业的保障,有什么资格颓废,去战斗吧!站在场上,我就是最好的选手。”备战全运会以来,张家茂全身心投入到训练,“现在格外想家,有四年没回家过春节了,但我要珍惜变强的每一刻,因为所有人都在为全运会努力。”

随后的两年,张家茂连续拿下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冠军,并在今年全运会资格赛以1号种子进军正赛。“目前,在这个级别,我就是最好的选手!我有信心面对任何挑战!”如今,他有了一颗强大心脏。
再次望向两年前的自己,张家茂感到庆幸,“要感谢这段经历这么早就来了,要是在全运会发生,我该怎么办呢?情绪是魔鬼,也是成长的翅膀。”

张家茂的路又何尝不是贵州拳击涅槃的生动缩影。
在贵州拳击队训练场的墙上还有另外一排字“中国拳击从这里走向世界”。
2008年北京奥运会,贵州健儿邹市明创造历史,夺得我国首枚奥运拳击金牌,2012年突破性实现卫冕,这让贵州在世界拳击版图中闪耀。

随后的岁月,贵州拳击在曲折中坚定前进,向世人证明着“我们不是黑马,而是强者。”
“我总是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付出,结果只会往越来越好的方向走。”刘杨海坦言,外界的确对贵州拳击有质疑声,但没人敢瞧不起,“去年锦标赛、冠军赛我们就拿了9个冠军,每个队员绝对不服输。”
据刘杨海介绍,这些年,贵州拳击训练理念在立足固有优势的同时,积极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对规则的理解更具备针对性和深度,各方面保障实现了全方位升级,为迈向新高度筑牢了坚实根基。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刘杨海说,这句话也是每个队员的座右铭,“希望张家茂越走越远,去打更高水平的赛事,我们都认为他是最棒的。”
记者:付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