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乒乓燃动贵阳 文商体旅融合促发展 2025年“李宁・红双喜杯”中国乒协会员联赛总决赛在贵阳圆满收官
11月23日,为期4天的2025年“李宁・红双喜杯”中国乒协会员联赛总决赛在贵州省贵阳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6号展厅圆满收官。

作为中国乒协全民健身A级赛事,本次总决赛设有全民竞技、公益传承、文商体旅融合等环节,不仅让国球运动走出专业赛场、走进普通爱好者生活,更以赛事为纽带激活城市文旅消费,成为全国会员联赛“以全民赛事兴城”的标杆之作。
十多载积淀破圈生长,绘就全民乒乓群像
作为连续多年举办的全国性大众乒乓赛事,中国乒协会员联赛已形成“无门槛、覆盖广、全民化”的成熟体系。

该赛事自今年2月开始至11月结束,在历时10个月的赛季里赛场遍布全国17个省份的19个城市,参赛运动员从最大84岁到最小7岁,超万名大众爱好者参与,真正实现了赛季时间持续久,赛场区域覆盖广,人员年龄跨度大的大联赛特点。


从贵阳总决赛的参赛群体来看,全民属性尤为突出。1200余名参赛者来自全国30个省市,不仅有国内各年龄段爱好者,还包含海外在华工作的乒乓爱好者;年龄层面,最长者84岁仍坚守赛场,70岁以上参赛者达326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爱好者同场竞技,以球会友,共同绘就“全民乒乓”的生动群像。
不少连续十多年参赛的“老球友”热情表示,正是赛事“无门槛、重交流”的定位,让他们每年都能跟着赛事走进不同城市,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在乒乓运动中收获了健康和友谊。
文商体旅深度融合,大众赛事激活消费活力


为进一步提升大众参赛者的体验,本次贵阳总决赛深度整合贵阳本地资源,打造“赛事+消费+文旅”融合场景。一方面,赛场外设置20家特色市集展位,除赛事冠名商李宁外,集中展示贵阳“精品咖啡、精酿啤酒、精彩非遗、精致美食”“四精”文化,全方位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参赛者的需求,成为赛后“全民打卡”的热闹场景,部分运动员还积极选购刺梨原汁等农特产品作为伴手礼。

另一方面,组委会联合贵阳中国旅游提供一对一旅游咨询服务,吸引了来自上海、广东、辽宁、陕西等外省的众多运动员,借赛事契机前往贵州小七孔景区、西江千户苗寨、青岩古镇等景点游览。
此外,赛事举办地观山湖区积极提供赛事服务,联动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为参赛者开通免预约参观的绿色通道,赛场周边15家贵州特色美食餐厅也为参赛者提供了专属的品尝福利。
据统计,赛事期间有运动员、裁判员、随队家属约2000人抵达贵阳,4天内直接拉动贵阳及周边消费超400万元,实现了“赛事引流、消费落地”的良性循环。
公益传承点亮校园,延伸全民乒乓理念



赛事的“全民乒乓”理念更通过公益活动传递至校园。“国球进校园”活动走进北师大贵阳附属中学与乌当实验小学(贵阳市乒乓球训练基地),中国乒乓球协会联合贵阳市体育局向学校捐赠体育器材,更向学生传递“乒乓不是职业选手的专属,人人都能爱、人人都能打”的理念。

奥运冠军王皓现场手把手指导学生打球动作,并寄语:“正因为有基层学校、教练员们的培养,未来才能走出更多优秀的乒乓球选手,希望孩子们有机会多参加比赛,提升自己的技术和信心。”
多平台覆盖,大众赛事影响力辐射全国
本次总决赛通过全方位宣传矩阵走向全国。30余家央省市区级媒体及自媒体报道了竞技亮点,更聚焦“普通参赛者的故事”——80岁老人从2007年至今的参赛感慨、新入会乒乓球爱好者从家门口走向全国的历程、三十而立选手重拾童年乒乓特长的心路历程……用真实的大众视角引发共鸣;中国乒协会员服务中心联动贵阳市体育局、贵阳10个区(市、县)融媒体及咪咕体育等共同直播,全网累计观看超100万人次。



连续十多年参赛的“老球友”陈先生感慨,“会员联赛最打动我的,就是它不看专业背景。每年跟着赛事去不同城市,和各地球友打球、聊天、逛景点,这就是我们最幸福的晚年生活。”不少球友还表示,贵阳总决赛是近年参与体验最好的一场赛事,组委会保障、补给物资及场外福利都让人心里暖暖的。
此次总决赛的圆满落幕,不仅为全国乒乓球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平台,更以“全民赛事”为支点,推动贵阳文商体旅深度融合,实现“大众体育”与“城市发展”双向赋能。未来,中国乒协会员联赛将持续致力于将国球运动打造为跨越年龄、职业界限的生活方式,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和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