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两渡水湘江大桥的技术突围密码

贵州交通广播、贵州交投 | 2025-04-14 07:15

贵州交投集团所属公路集团承建的两渡水湘江大桥全长510米,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是重遵扩容高速的一项控制性工程,2018年9月开工建设,2021年5月底竣工。两渡水湘江大桥要横跨湘江河,施工难度大,对精度要求高,在国内高速公路建设中较为罕见。如何克服大桥在施工中的难点、痛点和卡点问题,更好实现绿色低碳、降本增效的目标,成了建设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两渡水湘江大桥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部组织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骨干到浙江等地学习观摩。通过学习研讨、总结,多次邀请专家现场勘查指导,编制了全面、可行的异步悬臂浇筑专项施工方案。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项目团队最终研发出了一套适用于波形钢腹板组合梁连续刚构桥的轻型化、模块化挂篮施工创新技术“巧用波形钢腹板作挂篮承重主桁施工工艺”。

挂篮设计效果

该工艺与传统的连续刚构桥节段施工挂篮相比,利用波形钢腹板作承重主桁,挂篮自重轻、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施工过程中移动方便,挂篮横梁、操作平台、模板及精轧螺纹吊杆均为可周转使用设备,节省了材料,实现可持续利用。钢腹板在安装过程中控制精度和焊接质量,每一片钢腹板的安装都会经过“反复测量、认真计算、精确落位、精准焊接”的过程,施工质量得到提升。N-1节段、N节段及N+1节段可同时施工,工作面较多,N-1节段钢筋混凝土施工,N节段各部位焊缝加焊及支架搭设模板安装,N+1节段腹板安装可同时进行,施工进度比传统工艺更快。一套挂篮含模板、操作平台及机具重量仅约27吨,相同断面挂篮重123t,挂篮自重减轻96t,节约成本300余万元,成本节约率达到78%。

“当时会进行高空作业,挂篮地下有一个兜板,吊装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安全背带和防坠器,很高风险也很大,就像在刀尖上跳舞,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回忆起六年前参与修建的第一座桥,时任重遵17标的技术员至今仍心有余悸。“新技术应用后,用在移挂篮和拼装的时间缩短了,提高了施工效率,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率。” 

第二届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铜奖

这项技术创新,不仅成功破解了波形钢腹板组合梁连续刚构桥挂篮施工的技术难题, 也为我国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荣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第二届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铜奖、省级施工工法、2020年度“全省职工绿色增效劳动竞赛先进集体”、集团公司“2020年度微创新大赛特等奖”等。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的多个重点桥梁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刀尖上跳舞”到“云端上漫步”, 建设者们用智慧和汗水,在群山之巅谱写了一曲曲技术赋能桥梁工程的壮丽诗篇。未来,公路集团将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创新为引擎,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为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贵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