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之美 | 秦永彬:被舒克和贝塔改变的人生
人物简介:秦永彬,贵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贵州省大数据专家库首批专家,贵州省大数据教育及网络安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首届数字经济领域重点人才,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
贵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秦永彬
采访地点:钟书阁贵阳店
2023年4月9日,《贵州教育大讲堂》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全民阅读之美》邀请秦永彬教授作为嘉宾,参加节目现场录制。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秦永彬教授讲述自己的阅读故事,畅谈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推荐优秀书籍,助力全省广大师生合理制定读书规划,多读书、读好书,感受书香之美、文化之美、阅读之美,在学习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补足精神之钙。
大数据的弄潮儿
在节目录制现场,籍贯山东招远的秦永彬教授,举手投足间处处洋溢着齐鲁风范,个头高大,声音洪亮。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自己亲自参与并且见证了贵州大数据的发展。他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贵州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大数据应用、发展及政策法规环境研究》《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等课题的研究,为贵州省提供了《贵州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大数据行业发展情况专题研究与对策建议报告》《大数据应用情况专题研究与对策建议》《大数据政策法规专题研究与对策建议》《贵州省大数据政策法规的顶层设计与立法建议报告》等方案或政策报告,为国务院办公厅委托的《政府网站集约化》课题组提供了《政府网站集约化》贵州负责的章节报告,为政府大数据的政策制定和应用提供了建议。此外,秦永彬教授还参与了《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的起草工作。
近年来,秦永彬教授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培育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贵州省重大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主持贵州省软科学重大项目1项,主持贵州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项,主持其它省部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3项,横向项目7项。获贵州省2022年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获贵州省首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贵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专项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贵州大学2021年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申请获得软件著作权20余项,申报专利10余项,获得授权4项,主编教材3部。近五年在SCI、EI源刊等各类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与书结缘:《舒克贝塔历险记》
虽然自己是一个妥妥的理工男,但说起当年与书结缘的故事,秦永彬教授略显羞涩。他说,自己初中以前读书比较少,那时候只顾着玩了,周末经常在野外跟小朋友们一起胡玩。
直到初中的时候,秦永彬的一个发小推荐给他两本书,才彻底地改变了他。一本书是《舒克贝塔历险记》,看了之后,让他对书有了很浓厚的兴趣,他觉得郑渊洁的书写得很有想象力,书中的舒克、贝塔两只小老鼠特别可爱。从此,秦永彬就对书感兴趣了,也愿意读书了。这本书实际上是他进入读书循环过程的一个小小的启蒙。发小推荐给他的第二本书是当时的中国台湾作家刘墉写的三部曲,《创造自己》《肯定自己》和《超越自己》,这三部书对秦永彬的影响也特别大。看了这三本书以后,他一直在努力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和提升自己,这对于后来高中和大学的求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从那之后,秦永彬就慢慢地觉得读书真的很有用,能够使他了解别人在想什么,别人这一生甚至一个阶段的经历,总结出来的智慧和经验都写在了书里,通过阅读就可以学到别人先进的东西。另外,自己看书的时候也可以对照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足,就能对照着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去学习他们的优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所以,秦教授真心地希望小朋友们、大朋友们,能够从自己一个感兴趣的书开始读起,逐渐地在书本当中汲取营养。
贵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秦永彬
阅读习惯的培养:兴趣 氛围 坚持
在谈到怎么样去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时,秦永彬教授觉得“兴趣”非常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怎么去养成?现在的很多小朋友、大朋友们的求知欲是非常强的。小朋友想要了解科学,那么他就读《十万个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想要了解童话故事,他就可以读一些科幻书或者童话书。现在很多小朋友都喜欢《斗罗大陆》,还有《吞噬星空》。秦教授的孩子也在看,他有时候也会陪着孩子一起看。
兴趣的驱动力,更多的时候是家长转过来的。家长在自己空闲的时间,拿起一本书看,也会带动小朋友跟着学、跟着看。久而久之,小朋友们还有大朋友们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有了氛围之后,书友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一本书开始到两本书到越来越多的书。
秦永彬教授认为,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是说我今天想起来了我就去读,我忘了之后我就去玩,又去看电视或者去干其他的事,我就不读了。秦教授建议,我们每天都应该坚持去阅读,只要有时间,就把书放在自己的手边、书桌旁或者枕头旁,随时可以拿起来看,哪怕书不一样,坚持读下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这样就可以从书籍当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学习别人好的东西,学习别人的思想,久而久之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逐渐养成了。
碎片化阅读好不好?
现在很多年轻人非常喜欢在手机的阅读软件上读书,一是走到哪儿带着很方便,二是随时可以在读书软件上进行读书心得的分享和交流。对于这种具备社交属性的新阅读方式,秦永彬作为大数据方面的专家,虽然自己更喜欢读纸质书,但对此也持一种支持的态度。
其实,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进行阅读。现在的年轻一代,被称为“z世代”,是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互联网极大地冲击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带来了“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好不好?很多人说不是太好,因为它破坏了读书的连续性和长效性。但是有的人就很喜欢碎片化阅读,为什么?因为时间不多,可以在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这样短的时间内读一篇散文,读一篇新闻报道,一篇社评等等。所以说,数字化时代肯定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秦教授还记得七八年前他带着学生做了一个小设计,是用计算机的编程语言去编一个图书分享的软件,干什么呢?就是把自己看到的书上的某一个段落把它放到这个软件上,在其它读者在这个软件上读到某篇文章或者某段文字的时候,能看到别人分享的心得和体会。
秦永彬认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以后,我们就可以看不同的人去看同一个段落的时候的不同的观点了。这种方式是一个很好的读书交流和读书分享的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这是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数字化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大家最近讨论得比较多的就是ChatGPT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它未来必将会深刻改变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读书习惯,我们的学习习惯,包括我们的思维习惯。我们不能读死书,我们要把书读活,而读活有一个很大的根本点,他觉得就是分享。我们和机器人,和未来的人工智能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秦永彬认为它超越不了我们,是因为在不断地学习过程当中,人会思考,我们能把我们学到的前人的这些知识,转换为我们自己的理解,转变为我们自己的很多很多的东西。而所谓的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虽然在海量数据存储等方面比较擅长,但在思维和智慧方面,要想超越人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推荐书单
在节目录制现场,秦永彬教授给全省读者朋友们推荐了5本书。
第一本是面向小朋友的《舒克贝塔历险记》,作者是郑渊洁。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秦教授认为小朋友们要保持童心和想象力,这本书给大家足够的想象力,两只小老鼠,一个开飞机,一个开坦克,真好玩!
第二本书是推荐给初中生的《青春修炼手册》,作者是中国台湾作家刘墉。这套书里边有5本,秦教授最欣赏的是《创造自己》《肯定自己》和《超越自己》这三本。推荐给大家的原因就是刘墉是以在给儿子写信的方式,通过一个个生活当中遇到的事情,去跟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指导读者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去处理。
第三本书是推荐给高中生的《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是当年明月。为什么推荐这一套书?秦教授认为,这套书写的是相当之好!作者是用一个分析的眼光在看历史,而不是用绝对的眼光在看历史。我们往往说,张居正这个人是好的,那么他就特别好,说他是坏的,他就特别坏。但当年明月没有,他说张居正这个人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也就是说当我们去学习历史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把一个历史人物或者把一段历史过程一棒子打死,而是应该根据历史事实去思考它的正和反。秦教授读这套书时读起来津津有味,用很短的时间一气呵成把它读完了。
第四本书是推荐给高年级学生的《三体》,作者是刘慈欣。秦永彬觉得,书里边探讨了人类该何去何从的哲学问题,给了我们一个宏大宇宙视角的深层次的思考,人在宇宙当中非常渺小,我们人类更应该团结起来去爱护我们的地球,去延续我们的文明。人类如果去破坏我们的地球,不去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总有一天,灭亡人类的必然是我们自己。
最后一套书,是推荐给大学生或者大朋友们看的《人类简史三部曲》。三部曲分别是《人类简史》《今日简史》和《未来简史》。这一套书是用探讨的眼光去探讨了人类从诞生以来的百万年乃至于有文明以来的万年发展历程,并且探讨了人类的文化、文明、科技等等各个方面。《今日简史》探讨了当今的科技、文化发展的现状,而《未来简史》是探讨人类未来何去何从的问题。秦教授觉得它很启发人,能够从这样一个历史走过来走到现在,再到未来的这样一个纵深的视角启发我们去思考,我们每一个人以及我们全人类未来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