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声 · 关注 | 春日一口鲜!倒数第二个,你很可能没吃过↓
春天到了
你准备去哪“觅食”?
春季,万物萌发
大自然已经备好了各种美味
今天
就带你尝尝
春日里的最鲜一口
看看你都吃过吗?
愿你不负春光
也不错过美食
采香椿,得快!
你知道吗?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香椿端上餐桌的国家。
香椿,在发芽时就伴着异香。它常常在天不亮就开始发芽,一口气长两、三天,嫩芽才真正长成。
此时,农人必须眼疾手快,立刻采下嫩芽,因为哪怕只过一天,香椿芽就老了,失去了原有的滋味。
一个星期,两茬儿香椿,叶子还在生长,却不再适合食用。
香椿为何这么香?
香椿独特的香气,你喜欢吗?
香椿,味苦性平,有犹如玛瑙翡翠的质感。这样的树生野蔬,汉代人就已经将它们视作美味了。
切碎后,其中的香椿素迅速挥发,芳香有机物会让整个空间浓香环绕!
这种香气,有些人避之不及,但在爱它的人看来,这就是春天该有的味道!
香椿怎么做才美味?
裹上面糊,油炸的香椿,就是人们口中的“香椿鱼”了。
将鸡蛋翻炒后,放入汆过水的香椿,鸡蛋的鲜嫩和香椿的清香融合在一起,就是香椿炒鸡蛋。
切碎摊鸡蛋,也是常见的香椿吃法。
香椿也可以切碎和豆腐凉拌,都是春天的独特美味哦!
三道茶因何得名?
云南,无论现实里,还是传说中,都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白族三道茶,便是古城墙下吟风弄月的美味。
春季,苍山的古树茶,萌发了一年中最为饱满的嫩芽,越是早春,芽就越嫩,这是制作白族三道茶的上佳茶芽。
喝三道茶,像是一种仪式。
所谓“三道茶”,指的是舌尖要经历三种味道,一苦二甜三回味,这不更像是人生的滋味吗?
宋种茶王缘何珍贵?
凤凰山气候温暖,雨水充足,优越的环境孕育出宋种茶王——单枞茶。
凤凰山的茶,一年可采摘春、秋两季,但与一般的茶农不同,这里近三分之一的采茶人,遵循了祖辈定下的铁律:为了保证来年茶叶的质量,一年只采春茶。
早春三月,正是第一手单枞的采摘佳期,经过细耕慢培的茶叶,再经精挑细选,方能作为当地的上等食材。
炒茶,很有讲究,炒制的温度以茶叶炒出来有声音为宜,炒制十分钟后,茶叶的香气自然溢出。
之后的流程并不简单: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六道工序环环相扣,绝不能掉以轻心,稍有疏忽就会功亏一篑。
吃茶?真的吃?
每年清明,恩施土家人会用傩戏祭祀茶神,这一传统,至少从唐代就开始了。
而同样古老的,是“吃茶”。将茶吃下去,是中国人对茶,最原始的品尝方式。
传说,有人曾将茶叶炸透后,加入汤中熬制,以此治疗湿热带来的疾病。
在贫苦年代,茶,也曾替代肉类,作为年货,出现在年三十的油汤里。
刺苞菜
春日,气候仿佛鼓足了力气,催动植物强劲发芽。田间地头,到处都冒出了可以烹饪佳肴的野菜。
来自大自然的野菜,喝够了雨水,晒够了太阳,格外水灵。
山中的野菜野性十足,隐藏着多重滋味。其中,刺苞菜带有微微苦味,但是苦味过后,又有丝丝清凉,受到人们的喜爱。
做菜前,需要用热水“过”一遍。
加入辣椒末、姜末、蒜末和花生末,再耐心将野菜剁碎、搅拌,调料的香气迅速进入刺苞菜的纹理。
一道清香扑鼻、味美异常的野菜就出炉了。
你吃过吗
油苕菜
苏轼在《元修菜》一诗中写道:“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被苏东坡命名为“元修菜”的,其实就是眉山的“油苕”。
油苕菜较易采摘,每次采过后,两、三天后就可以掐第二遍了。
当地人将它简单清炒食用,或者烧上一道元修菜汆圆子,绝对是驱寒的利器。
野菜还有哪些花样吃法?
春季想吃野菜了?来鄱阳湖水边是不错的选择,这里 的野芹菜和藜蒿最为旺盛。
一道藜蒿炒腊肉,香气四溢。藜蒿的清香配着色泽油亮的腊肉,直叫人垂涎欲滴。
野菜的吃法多种多样,被挑剔的食客们精心研究。
当地人爱吃蒿粑,不仅美味,还能领略自然的味道;
腌一罐木兰芽的习惯,至今不改;
而蒸榆钱饭,可能是几代人记忆里最初的美食。
随着春日的食材
一一登场
春天的味道
隔着屏幕
就这样飘来
到我们面前
用舌尖味蕾记录岁月
从万千风物寻味中国
CCTV纪录微信公号
总监制丨庄殿君 夏晓辉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杨畅
责 编丨蔡天然 汪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