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长: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的主要创始人

学习强国—铜川学习平台 | 2023-03-05 14:52

谢子长。

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又名德元,字子长,号浩如,化名秋阳。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人。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1911年入学读书,1922年投笔从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9年,谢子长考入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次年转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不久,担任校学生会负责人。

1922年谢子长考入山西陆军学兵团,学习军事、理论和战术,志在救国救民,以武装打垮旧世界。毕业后赴河南、北京等地考察社会,体察民情,与共产党人李子洲结识,并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4年,谢子长从北京返安定县创办民团,任团总。1925年,安定民团被军阀整编,谢子长任连长,遂奔赴京、津联络诸同仁与中共北京地委共谋开展反对军阀活动,并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寻求革命真理,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为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而艰难创军建业的伟大革命历程。

1925年底,谢子长回到陕北继续办县民团,仍任团总。

1927年10月,清涧起义爆发。起义后谢子长等率部南下。

1928年5月,谢子长等组织领导渭(南)华(县)起义。

1929年2月,谢子长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中共陕北特委在绥德西川张家岔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在陕北开展军事运动的决议。

1930年1月,谢子长先后去甘肃宁夏苏雨生、谭世麟部进行兵运活动,争取民团、哥老会,在敌人力量薄弱的陕、甘、宁边界地区活动。

1931年春,谢子长在甘肃平凉一带从事兵运工作。谢子长与刘志丹等同志在党的领导下,为在西北地区建立一支党直接指挥的革命武装,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开展各种形式的兵运工作和武装活动。

1932年1月,建立西北反帝同盟军,谢子长任总指挥。2月,西北反帝同盟军在甘肃省正宁县三嘉塬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同时,成立了中共陕甘游击队队委会,各大队成立党支部。从此,陕甘边地区第一次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为陕甘红军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1933年夏,谢子长在上海“受训”期满,被派往北方工作,在张家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十八师,协助师长许权中指挥对日作战。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谢子长辗转北平和天津地区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1月,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谢子长回陕任驻西北军事特派员。

1934年初,谢子长回到安定,着手恢复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协助中共地方组织创建根据地,扩大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7月8日,中共陕北特委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为了粉碎井岳秀部对陕北根据地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谢子长率部南下,在南梁地区与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会合,兼任该师政委。8月15日率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和陕北游击队第一、二、五支队由南梁抵达安定地区,先后取得了安定县武家塌、绥德张家圪台战斗的胜利。8月26日,谢子长率部奔袭清涧河口,在27日的激烈战斗中,谢子长到前线指挥作战,不幸胸部中弹,但他坚持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胜利。战后不顾重伤在身,挥师北上攻打安定董家寺,击溃井岳秀部的一个营,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新军阀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1935年2月初,中共陕北特委和陕甘边特委在赤源县周家崄(今属子长县)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北、陕甘两块根据地。谢子长因伤重未出席会议,仍被推举为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由于伤势继续恶化,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

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毛泽东先后两次为谢子长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写了碑文。为纪念这位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的主要创始人,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2年5月批准,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