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地质之美|顾艳荣:“洞”见贵州
贵州是世界上类型最全、分布最广、景观最美的三大地区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王国”。“喀斯特”到底是什么?
一提及贵州的地貌类型,大家不约而同地都会想起一个词——“喀斯特”,那么“喀斯特”是什么含义,是怎样形成的呢?
“喀斯特”既是一个地质学术语,也是一个地名。它得名于南欧亚得里亚海里亚斯特湾东北面的一处石灰岩高地——“喀斯特”,当地的语意是岩石裸露的地方。早期研究“喀斯特”的文章很多都是用德文写作的,作者用德语karst代称了这种特殊地貌,自此,“喀斯特”成为世界通行术语。现在,你知道“喀斯特”是什么了吗?
“喀斯特地区在亿万年前曾经是一片大海,大量含钙的碳酸盐类物质在此不断沉积,形成了一定厚度的碳酸盐岩地层。后来,地壳抬升,海水退却,形成陆地。由于碳酸盐类岩石为可溶性岩石,它们在水和二氧化碳的溶蚀作用下,不断发生风化、崩塌等地质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后,就形成了各种地表和地下、宏观和微观的自然形态岩溶景观,如峰林、峰丛、溶洞等。”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顾艳荣在节目中说。
在我们贵州著名的自然景观里,有许多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我们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是深切峡谷型喀斯特地貌景观中的典型代表,黄果树瀑布的成因就是河水对河床长期侵蚀、溶蚀、侧蚀,使得溶洞或落水洞不断扩大后,上部的岩石因为失去支撑而发生坍塌,从而形成壮美的大瀑布景观;兴义万峰林,堪称是“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它是流水和岩石共同创造的杰作;水上森林,更是贵州喀斯特的又一奇观,地处荔波茂兰喀斯特的水上森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上的绿宝石”;峡谷也是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地貌景观之一,马岭河大峡谷被誉为“地球上一道美丽的伤疤”,在丰水季节时有瀑布100多条,形成奇特的峡谷壁挂长廊。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是亿万年间山水交融形成的地貌奇观。山、水、人,在这座天地之间宏大壮阔的博物馆里,共生共存。千万年来,古人居住洞穴,现代人走出洞穴、开发利用洞穴,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贵州溶洞文化。
早在旧石器时代,贵州高原上普遍发育良好的喀斯特溶洞,就成为远古人类的栖息场所。在目前发现的贵州100多处史前遗址中,洞穴遗址就占了90%以上,为全国罕见。2020年,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专家们在经过近5年的考古挖掘后确认,招果洞遗址的文化堆积从距今4.5万年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不仅是在贵州、西南,甚至在东亚地区都是罕见的。
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贵州独特的溶洞文化,优美壮阔的自然景观,想了解更多的喀斯特地貌内容吗?2024年4月25日,晚间20:10,跟随《贵州教育大讲堂》和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顾艳荣一起走进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特世界吧。
节目主题
《贵州教育大讲堂》——“神秘地质之美”
播出时间
2024年4月25日(周四) 晚间20:10
节目内容
第一篇章 “石”光贵州
第二篇章 “龙”腾贵州
第三篇章 “洞”见贵州
第四篇章 “宝”藏贵州
节目嘉宾
郝家栩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正高级工程师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库专家
李 纪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古生物与地层学博士
顾艳荣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地质学硕士
张 琛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工程师
谢晓玥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化石修复师
播出平台
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6频道)、贵州教育大讲堂抖音号(62627002718)、贵州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贵州教育发布视频号、贵州教育发布抖音号(2002104792)、学习强国、动静APP教育板块、动静APP直播板块、动静贵州微信公众号、动静贵州视频号、贵州广电网络频道首页“看电视”和“一周回看”专区、G+TV(移动高清机顶盒/电信天翼高清机顶盒/联通超清机顶盒)、贵州省教育厅门户网站等多平台同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