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6月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5.6% 市场呈现新亮点

人民日报 | 2024-08-06 09:22

进入暑期,多地持续高温,饮料销售表现亮眼。1—6月份,饮料类商品零售额1564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的增速。饮料消费呈现多元化、健康化、功能化的发展趋势,推进相关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当前正值饮料销售旺季,超市、便利店、商铺里碳酸饮料、茶饮料、包装饮用水等各类饮品琳琅满目。当前我国饮料市场情况如何?消费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记者进行了采访。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饮料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

“饮料卖得特别快,经常要补货。爬山游玩的游客需要快速补水,销量最好的是茶饮料、矿泉水和运动饮料。”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景区内一家商铺的销售员王小玥说。

暑期是旅游旺季,景区饮料销售火热。与此同时,家庭饮料消费也在升温。“网购饮料的消费者很多,这几天快递车里有一半都是饮料,有的人家一买就是两三箱。”在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某小区派件的快递员邹强正在从快递车里向平板拉车上搬运饮料,有气泡水、碳酸饮料、茶饮料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份,饮料类商品零售额1564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的增速。平安证券分析,二季度,大众食品增速较快的是饮料和零食子行业,出行需求旺盛带动饮料行业延续高景气度。

从北冰洋、崂山可乐、正广和等风靡一时的国产老汽水,到健力宝等运动饮料;从娃哈哈、乐百氏等乳酸菌饮料,到六个核桃等蛋白饮料、汇源果汁等果蔬汁类饮料;再到以康师傅、统一等为代表的茶饮料,以及红牛、东鹏特饮等为代表的特殊用途饮料,我国饮料市场上,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个新热点。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介绍,40年前,我国饮料品种单一,汽水就是饮料的代名词。经过40余年的发展,饮料品种已经发展到包括包装饮用水、果蔬汁类饮料、碳酸饮料、蛋白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植物饮料、风味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固体饮料和其他类饮料在内的11大类65小类,品类丰富。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饮料行业2023年饮料总产量1.75亿吨。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饮料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

据一家消费者研究与零售监测公司分析,食品饮料类商品具有刚需、高频等特点,行业具有显著韧性,对支撑市场修复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饮料销售表现持续亮眼。2023年中国饮料行业线上、线下销售额分别增长7.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