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声 •关注 | 开路先锋 贵在知行@云岩消防贵开路消防救援站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之声 | 2023-08-21 12:05

近年来,贵阳市云岩区消防救援大队贵开路站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重要训词为指导,始终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为出发点,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灭火抢险救援任务,充分展示了贵开路消防救援站指战员的良好精神风貌。

贵开路消防救援站组建于1956年,现有指战员34人,作为全省建队最早、接处警量最大、任务最重的救援站之一,肩负着云岩区93.57平方公里的灭火救援工作。辖区内既有全省的政治核心区,也有城市经济核心区,高层、地下建筑此起彼落,在繁华的背后又有将改未改、该拆未拆的老旧辖区背街小巷,同时人口居住密度居全省之最,火灾情况复杂,其中重点单位更是多达362家。

消防站立足接处警特点,结合初战机制改革,探索“1+N”(1个中心站+若干卫星站)力量布防模式,以贵开路消防救援站作为“中心站”,由战区中心站统筹负责任务区内的各项灭火救援工作,在中心站任务区内增建小型消防站和微型消防站作为“卫星站”,补充中心站的执勤力量,与中心站联动响应、共建共训,形成中心站1分钟内调度,微型站3分钟到场疏散,小型站5分钟到场处置,中心站10分钟到场攻坚的灭火救援响应模式,灭火救援覆盖面积由过去的15.14平方公里大幅缩减至6.2平方公里,平均到场时间缩短了84%,逐步构建起与市政府“一圈两场三改”规划相配套的5分钟快速响应综合应急救援圈,灭火救援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22年以来,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参与处置警情已达1200余起,占警情总数34.25%;微型消防站独立处置警情88起,占警情总数8.32%,营救疏散被困人员49人,抢救财产损失350余万元,在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1+N”体系呈现了“点多面广、反映迅速、机动灵活”的特点,有效提升了初战控火效率。同时,模拟实战现场,强化指战员业务能力,加大力度开展了国际会议中心、贵州饭店、喷水池地铁站、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国花锦等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和地下场所的实地演练,同时每季度联合卫检、电力、燃气、公安等联勤部门,进行综合性应急演练,强化联勤联动能力,全年共熟悉单位150家,演练单位105家,制定预案110家,为灭火救援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用实际行动守护好辖区安全稳定。

近年来,消防站先后被中共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委员会表彰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李军超同志先后被应急管理部评为“全国消防119先进个人”、被共青团贵州省委表彰为“贵州省青年岗位能手”、被贵州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被中共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彰为“贵州省技术能手”等荣誉;吕光飞同志被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团委表彰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各项工作业绩不断突破。

贵开路消防救援站党支部紧紧围绕“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和“两严两准”建队标准,将实战化训练和“3+1”训练模式作为每周的必修课,狠抓实战苦练基础,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携行装备和不同作战对象,因地制宜地创新和改进完善体能、技能、战术操法训练科目与内容,积极开展有限空间救援,高空(绳索)救援,水域救援等专项救援,积极参与水域救援、绳索培训,实战化培训等,极大程度强化了灭火救援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升,百姓对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多,消防站在大队党委帮扶下,将辖区闲置的核酸采样亭重新修整,创建了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第一个火焰蓝“雷锋驿站”。“雷锋驿站”是24小时开放,且每日固定配备一名消防队员作为值班员,无缝交接,切实解决群众困难。雷锋驿站建成以来,我们累计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200多件,帮扶群众200人,发放消防安全传单800张。同时,雷锋驿站的“火焰蓝志愿者”还不忘积极主动为群众宣传普及各类消防知识点及对外开放展示消防车辆装备器材,更加有效地拉近比邻及路人关系,获得了不少群众的赞赏,使这个“小小的驿站”变成群众的“温暖的港湾”。同时,消防站深入辖区单位、工厂、企业开展疏散演练,增强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认真开展“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塑造新时代消防队伍新形象。一年来给驻地单位和学校近1.2万余人进行了消防常识培训,针对100多家单位,进行了初期火灾扑救及火场逃生方法的讲解与演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辖区孤寡老人定期上门送温暖11次,利用现有器材装备,积极为民排忧解难,一年来开展“红水桶”行动为群众送水30余次,摘除马蜂窝468个,开门52余次,赢得了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

信息来源:贵阳市云岩区消防救援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