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 节气知多少

2023-08-08 07:00

01
立秋过后就是秋天了吗

对于秋天到来,一般是当地连续五天的平均气温低于22℃才算入秋了。但立秋时节大部分地区天气仍然酷热,白天阳光依然很强烈。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但是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处暑”是出暑的意思,中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段时间还是闷热的“三伏天”,过了处暑再到白露,才能感觉到真正的凉意。

立秋正处于二十四节气的中间位置,这个位置意味着它像是节气的一个中间的节点,象征着气候环境即将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 也意味着在这个节气中降水、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地间草木开始从成长趋向成熟。

 

02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立秋首先意味着“秋”的含义,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立”,就是开始;“秋”,就是禾熟。从立秋开始,庄稼开始结果孕籽,从南方到北方,中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迅速膨大。

所以立秋之后,田间作物对水分要求迫切,农谚说“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如果农历七月立秋,夏收作物和秋收作物都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和热量,长势好、产量高;如果立秋在农历六月,就是早立秋,天气很快要变凉,作物生长时间和热量都不充足,长势和产量会受影响。 

 

03
长夏

你知道古代的季节划分其实分为五季吗?

五土生五气,五气运行为五风。五风运环,形成气候上划分之五季节,这是华夏上古原始的气象理论。

那这第五个季节藏在哪儿呢?夏季之后就是秋季,秋季属金,夏季的火不仅不能生金,而且还会克金。那么在五行理论中,夏季和秋季就链接不上了。于是古人就把农历的六月份单纯划分出来,形成了一个季节,叫做“长夏”。“长夏”属土,是夏季和秋季的连接线。在现代 中医有保留这个说法,正因为有了“长夏”,五个季节才能与人体五脏相互对应,而长夏所对应的就是脾,脾主长夏。

湿为长夏主气,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在中医理论中,脾喜燥而恶湿,脾能运化水湿,然而也最容易被“湿”所困。所以说“长夏防湿”,要少开空调、少吃生冷、多吃健脾祛湿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