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汉朝时的天下第一大姓

撰稿:一凡 | 2024-03-01 21:03

在现代汉语里,“刘”字除了用来当作姓氏外,貌似也没有其他任何意义了。那它究竟有没有其他意义呢?其实,在古代汉语中,“刘”字有着极其丰富而神奇的含义。

据《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文大辞典》等权威汉语文字辞书的统计,“刘”字在古代有多达11种的不同字义和解释。

1、名词,斧钺一类的兵器。《广雅·释器》:“刘,刀也。”《正字通·刀部》也解释说:“刘,钺属。”

2、动词,诛杀、杀戮。《尔雅·释诂上》说:“刘,杀也。” 杀笔

3、动词,克,征服。《尔雅·释诂上》又说:“刘,克也。”

4、动词,陈,铺陈。《尔雅·释诂上》又说:“刘,陈也。”

5、动词,凋残。《中文大辞典》说:“刘,树木枝叶稀疏而不均也。”

6、名词,指一种果树,也叫“刘子”。《尔雅·释木》说:“刘,刘木弋。”郭璞注解说:“刘子,生山中,实如梨。酢甜核坚,出交趾。”

7、形容词,通“懰”“ 嬼”,美好貌。

8、通“浏”,回也。《淮南子·原道》:“刘览偏照,复守以全。”高诱注解说:“刘览,回观也。”

9、与“镏”字通用。《集韵》:“镏,或作刘。”

10、地名。《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一取邬、刘……”。这个刘就是地名,在今河南郑州附近。

11、河流名。《水经注·洛水》记载:“合水北与刘水合。”

在如此众多的字义中,哪一个才是“刘”字最原始、最根本的含义呢?除了上述意思以外,“刘”字还有没有其他含义呢?当初人们采用“刘”字作为血缘和姓氏的徽志,又是取的哪一种字义呢?

图1:甲骨文“刘”字的写法

先来看甲骨文“刘”字的写法(见图1),左边是一个刻有符号的器物,右边是一个“刀”。表达的就是用刀在器物上刻画出痕迹,也就是“留下痕迹”。由此可见,也许“刘”就是“留”的初字(见图2“刘”的异体字)。

图2:甲骨文“刘”字的异体字写法

那么,“刘”是不是就类似于现在的“XX到此一游”这样的简单刻画呢?显然不是!“刘”应该是专门负责记录重大事件的一种机构或者行为。

古时候的重大事件都会被记录在青铜器上,商代青铜器有一种高级工艺叫做“错金术”,就是先在烧铸青铜器的模具上刻出各种文字、图案或者花纹,浇铸完成初胎后,再把金丝镶嵌进去,最后打磨平整。这种工艺,也叫做“镏”,而“镏”就是“刘”。

《集韵》:

镏,或作刘。

图3

在汉代出土的印章中,“刘”也写作“镏”。现代书画家的印章,“劉”和“镏”也通用(见图3),但多数还是写作“劉”(见图4)。

图4

“劉”字是由“卯”“金”“刂”组成的,其中,“卯”即“铆”“金”是指青铜器等金属器具,“刂”则代表用刀刻出镶金的沟槽,最后通过这种沟槽,用“错金法”把两种金属“铆”在一起。

《尔雅·释诂上》:

刘,杀也。

这里的“杀”,不能理解为“杀戮”,而应该理解为刀刻的深度和刀法。比如,在书法中常说的“杀笔”,就是指的一种用笔的方法。

《尚书·顾命》:

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

汉朝儒学大师孔安国解释说:“刘,钺属。”另一位儒学大师东汉人郑玄更进一步解释说:“刘,盖今鑱斧。”清朝末的大学者俞樾在分析了历代学者们的观点后,总结说:“当以《顾命》‘一人冕执刘’之刘为‘刘’字本义,盖兵器也。”

我认为,“劉”应该是一种非常奢华的镏金大斧或其他仪仗类镏金兵器,而这种镏金兵器正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刘氏”的“刘”取的就是这个意思。

刘邦开创了大汉帝国,所以,“劉”的其它字义被“留、镏、鎏”等字分担,专注做起了姓氏。后代的词典也查不到“劉(刘)”的其它含义。到了简化字,“劉”字左部复杂的结构被“文”替代,而“文”和“纹”意思相通,所以说,简体的“刘”字无意中保留了“劉”的一部分本义。

图5:“刘”字的字体演变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和赐姓。

据记载,尧帝祁姓,他的后代中,传到夏朝后期生了一个孩子,取名刘累。刘累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后来,由于饲养不善,养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就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刘姓的第二支,据载是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第三支就是外族改姓和汉朝皇帝赐姓了。

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遍天下皆有刘氏。西汉初,累计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达400余人。他们各据一方,很快成为各地有权有势的大家族。总之,刘姓以皇族为主脉,经历大汉400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