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4年第240期 总第366期)
一、瓶片期权注册:聚酯产业将迎来新的风险管理工具。据《期货日报》报道,12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通知称,同意郑州商品交易所瓶片期权注册。证监会将督促郑商所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瓶片期权的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据统计,我国瓶片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2023年,我国瓶片产能1661万吨,约占全球瓶片总产能的42.2%,产量1310万吨,市场规模近千亿元。2024年我国瓶片产能突破2000万吨,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加。瓶片上中下游市场主体丰富,相关产业企业数百家。近年来,受国际地缘冲突频发等因素冲击,瓶片价格波动幅度加大,近五年现货价格年均波幅39.5%。企业经营利润持续压缩,价格风险管理需求较大。瓶片期货自今年8月份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功能作用开始显现。业内人士表示,期权作为一种基础性的风险管理工具,与标的期货市场在运行机制和市场功能上存在互补性,上市瓶片期权有利于对应标的期货市场运行更稳、结构更优、质量更强。
二、“容错”成关键词,地方国资创投考核优化进行时。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提出针对国资创业投资“不敢投”“不愿投”等问题,健全符合国资创投特点的考核和尽职合规免责机制的要求。多位地方国资创投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国资创投在考核和容错机制上有了一些改变,例如投资项目的市值考核计算方式初步可以不按全部市值计算;基金存续期从七至八年延长到八至九年;每年对政府引导基金的返投认定进行动态调整,延长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期限等。2024年以来,湖北、成都、上海等地出台了完善激励容错免责机制的相关规定,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支持引导国资成为真正的“耐心资本”。
业内人士也表示,国资创投的容错、尽职免责机制要真正落地还有不少难点,“捆住手脚”的束缚需要进一步松绑。一位福建国资平台的人士认为,“耐心资本”不应该只是单纯延长投资周期,更应该把横向的综合收益,即除投资收益以外,投资机构带来的卖地收入、厂房收入、税收和就业机会等,都纳入考核体系中。
三、商务部等七部门:支持零售业基础设施项目发行REITs。据《中国建设报》报道,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9年,初步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均衡、渠道多元、服务优质、智慧便捷、绿色低碳的现代零售体系。《方案》部署五个方面的工作任务,推动场景化改造,推动品质化供给,推动数字化赋能,推动多元化创新,推动供应链提升,引导零售企业诚信经营、品质当先、服务至上,满足老百姓美好生活需要。《方案》提出,要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零售企业进行门店设备、物流设备、节能降碳设备更新和数字化转型。支持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通过实质性重组、优惠贷款等多种方式盘活商业设施。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农贸市场等消费基础设施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鼓励符合条件的零售企业参与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
四、云南:百亿元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启动。据《云南日报》报道,近日,在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开幕式上,总规模为100亿元的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由中药龙头企业云南白药集团携手中银国际、建信北京、金浦健服、中信医疗共同设立,由母基金和子基金组成。其中,母基金为云南省中医药大健康创新基金,由云南白药集团与中银国际共同出资设立,目标认缴出资总额为70亿元,云南白药认缴出资额50亿元,中银国际认缴出资额20亿元。母基金计划通过与建信北京、金浦健服、中信医疗合作设立3支子基金,扩展30亿元规模。
该基金以云南省内中药材产业链、中医药大健康企业为重点投资标的,并覆盖全国生物医药领域,使其成为引领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将聚焦中药材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技术、薄弱环节,带动和吸引更多耐心资本来云南投资,通过“产融投”协同模式,发挥金融工具对实业的促进和撬动作用,快速构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为我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云南样板。
转载声明:
本栏目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贵州资本市场;本栏目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栏目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栏目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本栏目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