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丨长顺县思京村:白云山下乡村美,布依村落产业兴
村史是一个村庄的文化记忆,也是乡村发展的根脉所在;村事是一村一户的生活写照,也是一域一地的发展剪影。今年,贵州省启动“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挖掘整理村史村事,旨在为贵州立心、为发展赋能,记录展示我省厚重丰富的乡村文化和发展成果,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9月1日起,动静推出“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专题专栏,以村史村事为起点,深入挖掘和呈现村庄的文化内涵,和读者一起寻找丰茂的乡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走进黔南州长顺县白云山镇思京村,红瓦白墙旁,依山傍水的原生态布依村落,一座座精致的楼房、一条条整洁的道路,村里静谧安宁,青瓦白墙的房屋,散发着古朴的民族气息。
长顺县白云山镇思京村
相传明朝建文帝因“靖难之变”出逃,辗转来到此地,心中仍然思念京城,故取名“思京”。在思京村,有北起平山(坝乃),南至花芽,西起保合营,东至土地关的长顺县白云山景区。白云山景区1462米,因为山体形状酷似海螺,曾被叫做“螺拥山”,后来改名的原因在《贵州通志》里有记载:“层峰叠嶂,如奔马渴虹,至此而止,两水界其左右。远望不觉其高,及登临,则众山皆俯矣。山顶常有白云覆罩,阴晴皆见,山因以名。”
思京村因白云山而闻名,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和六月十九,村民都自发组织去赶白云山,从白云山山脚下开始就已经有摊贩在摆摊售卖食物、玩具等,好不热闹。在以前,还开展山歌比赛、跳舞比赛等活动,每逢活动时间,游客络绎不绝,中年男女约在南京坪对山歌,有老人去庙内拜佛求家人身体健康、平安的,有去看天子洞,感受建文皇帝生活环境,到潜龙潭看风景,有去跪井舀水的。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思京村的蔬菜、烤烟+菜、稻油轮种等已成为主要产业,年带动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拉动富余劳动力人均增收4600元以上,带动劳动力务工200余人(次),通过产业发展助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农机合作社是思京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现有农机13台,拖拉机4台,履带拖拉机1台,联合收割机2台,联合播种机1台,钵苗育秧机2台,飞防无人机1台,农机操作手19人,土地全程托管58亩。
登上白云寺眺望,山上青松满目,郁郁葱葱;山下田园人家,炊烟袅袅……思京村在山峦叠嶂的山峰簇拥下煞是美丽,人民群众在这里安居乐业、幸福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