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参阅信息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参阅信息(2025年第68期 总第444期)

贵州资本市场 | 2025-04-14 09:17

一、中国资产价值逻辑不会因外部扰动而动摇。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站在沪指3200点的关口回望,面对外部关税冲击,由政策力量、金融机构与产业资本共同发起的“信心保卫战”,向全球投资者传递出清晰信号——中国资产的价值逻辑,不会因外部扰动而动摇。

上周以来,从政策层的快速响应,到产业资本的果敢担当,到长线资金的坚定布局,中国资本市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机构人士普遍认为,市场的短期波动源于情绪面冲击,而A股市场中长期配置价值并未改变,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仍在持续深化,战略性稳市工具箱充足,资本市场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有券商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表示,面对外部冲击,当前政策组合既有监管机构的规则调整,又有国家队真金白银的直接行动,更有市场参与主体的自发行为,形成了政府和市场的合力,兼顾了短期的及时性和长期的规范性。这不仅说明各方资金对A股长期价值的肯定,也彰显了决策层稳定资本市场的决心。

此外,多家外资机构表态看好中国资产市场发展前景。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认为,从2025年全年的角度来看,长线资金将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持续稳定流入A股市场,保险公司、公募基金与社保基金有望分别为带来1万亿元、5900亿元与1200亿元的净流入。长线资金作为市场的压舱石,其管理风格稳健、投资期限长的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抑股权风险溢价。在极端的市场情况下,中央汇金公司等机构持股规模亦有进一步提升的能力。

二、期货市场应从四个维度发力,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战略支点。据《期货日报》社论,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伟蓝图中,价格机制犹如经济血脉的“中枢神经”,而期货市场正是激活这一系统的关键引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本质是破除区域壁垒、实现要素高效配置,而期货市场通过集中竞价形成的价格天然具有全局性、连续性和预期引导性。

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期货市场在四个维度持续发力。首先是构建大宗商品流通的“高速公路”。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已上市146个期货、期权品种,但新能源金属、战略资源等关键领域仍有空白。加快推出电力、稀土等期货品种,在长三角、粤港澳等经济圈增设交割仓库,形成“期货价格+区域升贴水”的定价体系,将有效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其次是打造风险管理的“防洪堤坝”。“保险+期货”项目为农户和农企提供风险保障,这种将金融工具嵌入农业生产的创新,正在粮食、生猪等重点领域构建全产业链风险管理闭环。与此同时,场外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个性化套保方案,显示出风险管理需求的强劲增长。再次是培育统一市场规则的“孵化器”。期货交割标准对现货市场的倒逼效应日益显著,如低硫燃料油期货推动行业建立硫含量检测国家标准。这种期现联动的标准化进程,正在多个领域重塑市场规则体系。最后是实现现货数据的有序治理与安全管控。当前我国大宗商品现货数据散落于产业链各环节,部分核心数据被少数私有企业垄断,甚至出现别有用心的境外机构通过非公开渠道收购港口库存、工厂开工率等敏感信息的情况。这类“数据黑箱”不仅扭曲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也可能暴露国家战略资源的供需动向,形成潜在安全风险。“健全覆盖国内外、产供销、期现货的监测分析预警机制”,正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钥匙”。

三、广东省:用足用好市值管理工具。据《证券时报》报道,4月11日,广东证监局联合广东省委金融办、广东省国资委和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召开广东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座谈会,全力贯彻落实市值管理工作要求,强化国资国企上市引领支撑作用,坚定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截至目前,广东辖区已有51家次上市企业申请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合计约174亿元。

当前,广东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积极主动作为,“真金白银”加速增持回购股份。广新集团近3年累计增持超4亿元,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广晟控股集团先后增持风华高科、佛山照明等控股上市公司股票,累计金额达3.1亿元。同时,广东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并购重组,广东宏大收购A股上市公司雪峰科技,加快民爆业务整合;星湖科技战略收购伊品生物,打造生物发酵领域龙头;佛塑科技公告收购金力股份预案,加强新能源领域布局。此外,广新集团、广晟控股集团组织集团内的上市公司举办投资者集体交流会和业绩说明会,密集发布业绩稳定增长、高比例分红等利好消息,有效传递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充分彰显国企责任担当,切实维护股东和投资者权益。

四、上海发布重磅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据《证券时报》报道,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加强全链条培育,建设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数智化平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升规、规转强、强转股、股上市”,健全完善小微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着重培育优质中小企业成长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到“十五五”期末,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万家左右。

若干措施提出,壮大耐心资本,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市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产业转型升级基金、未来产业基金等引领作用,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形成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基金群,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直接投资力度,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改制上市培育库,加大潜力企业发掘力度,力争入库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加强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提升多层次资本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能力。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加强动态对接,强化资本赋能。举办“浦江之光”改制上市系列培训活动,协调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遇到的诉求问题,深化拟上市企业服务。

转载声明:

本栏目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贵州资本市场;本栏目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栏目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栏目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本栏目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