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茶学院帮扶案例入选教育部第七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4-12-04 13:54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七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的推选结果,由贵州大学对外合作处、茶学院等共同完成的帮扶贞丰长田案例《科技开发荒山成金山  耐心铸就乡村富民路——贵州大学因地制宜开发新质生产力扎根乡村帮扶典型案例》成功入选。至此,贵州大学已连续6年获得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为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结交流推广高校帮扶工作典型模式、成功案例、创新做法。教育部组织开展了“第七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共有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12所部省合建高校推荐了217个项目,根据推选规则,共推选出3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6个典型项目。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   👇

科技开发荒山成金山  耐心铸就乡村富民路

——贵州大学因地制宜开发新质生产力扎根乡村帮扶典型案例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号召,贵州大学充分发挥专业学科和人才技术优势,自2013年以来,在定点帮扶贵州省贞丰县过程中,持续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十年磨一剑,重点扶持具有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的茶产业,始终坚持践行“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一片叶子致富一方百姓”,把荒山变青山,深挖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资源,促青山变金山,打造了以“贵山老白茶”为代表的一系列 “校地名品”,既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成效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又在帮扶中推动“实践育人”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努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

一、基本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贵州发展“黄金十年”,也是贵州大学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更是贵州大学帮扶支持贞丰县发展最快的“振兴十年”。贵州大学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2013年以来,贵州大学正式承担帮扶贞丰县的定点帮扶工作任务,十余年来,贵大始终坚持将帮扶贞丰县工作纳入学校工作全局,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帮扶模式,久久为功,十年磨一剑支持贞丰县,生动地演绎了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实践。

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在贵州茶产业调研中时常提到:茶产业是贵州乡村振兴的“火车头”,而贵州大学茶学院又是贵州茶产业的“火车头”,茶学院应该发挥人才和技术两个优势,为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西北部的长田镇,始于1973年发展茶产业,但是长期以来依靠粗放发展方式,缺乏系统的制茶技术,难以有效连接市场,茶农增收困难。在贵州大学党委、行政和贞丰县委县政府的共同部署下,以茶学科群为主体的茶学院,坚持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帮扶模式助力长田镇脱贫致富。经过久久为功的努力,长田镇茶产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早春茶销售价格从2013年50元/斤提升到2023年500元/斤,干茶销售量达50万斤,产值总额近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5500元增加到2023年到15200元。点绿成金,长田镇茶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基本形成了以绿茶为主,老白茶、红茶、黄茶、乌龙茶等多茶类百花争艳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尝”到了发展茶产业带来的甜头。

二、实施进展

(一)坚守初心使命,力把荒山变青山

这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

2018年初,在脱贫攻坚正处于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长田镇茶叶规模达到了2万亩,真正实现在产业规模上的不断扩大,规模扩大了,但是茶叶地里的杂草处处皆是,怎样改变现状成为了长田镇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贵州大学驻村第一书记的牵线搭桥下,长田镇党委班子到贵州大学茶学院拜访请教,与茶学院领导交谈过后,学院表示很愿意帮助解决种植技术上的指导,发挥长田早春茶比同纬度地区早15至40天上市的优势,做好“早茶”文章,长田镇成功举办茶叶管护及制作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500余人次。在不断提高地方茶农茶叶管护水平的同时,有力地壮大长田茶叶加工作坊农户队伍。

茶学院师生到长田镇后,经常去镇里的龙头企业和村里的加工小作坊指导工作,一起帮助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彻底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改变祖祖辈辈养成的习惯,革除小农经济等落后观念,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

同时,整合学校资源,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地方主导特色产业,积极开展院士团队产业扶贫,强化科技服务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不定期选派学院相关专家到长田镇开展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村民种养技能,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发展。“贵州大学茶学院专家每年都会到我们加工厂进行现场指导,传授炒茶制茶的技艺,把科研成果转化到产业发展中。”贞丰县盘江茶业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自己公司的茶叶总的品质提升了很多,价格也不错,尤其是在茶学院老师们的指导下,把茶叶产品多元化发展,比如老白茶、黄金芽、毛峰等,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茶叶价格上去了,但是茶叶包装的不统一也在全镇成了一个问题,贵州大学美术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来了,经过了3个月的反复修改初稿,长田茶叶的包装问题也解决了,同时也有了贵州省认证的绿色食品认证。

(二)保持历史耐心,誓把青山变金山

这是一个从1到1000的过程!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壮大耐心资本”。“耐心资本”不是仅关注短期收益状况,而是着眼长远,克服一系列“成长的烦恼”。

长田镇的茶叶,因茶农采摘及制茶工艺传统,销售渠道单一,一度陷入销售困境。按照贵州大学发挥科技、人才的优势,提出“五联定点帮扶模式”,即:组织联通、校地联动、产技联结、校企联合、院院联建,茶学院通过帮助建立交易市场、培训帮扶和场景式推广等办法,帮助当地解决茶叶产销对接难题。

一是搭建鹊桥,凝聚多方资源,做好当地茶叶产销对接“大文章”。2019年之前,长田镇茶产业以春茶产销为主,夏秋茶利用率极低。掌握这一情况后,茶学院一方面积极联系夏秋茶加工企业,学院教授自费深入济南茶叶批发市场,与贵州山东商会对接联系,将长田镇作为夏秋茶生产基地。另一方面,主动指导长田镇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帮扶城市。2019年长田镇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宁波市海曙区帮扶资金1150万元,建成黔西南州首个茶叶交易市场——黔西南州甬黔茶叶交易市场。交易市场建成后当年长田镇每户茶农及加工作坊农户户均实现收入达1.4万余元。

二是充分利用贵州大学建校百廿周年校庆契机,助力“贵山老白茶”场景式推广。科研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茶园在哪里,教室、实验室就在哪里,在茶园中发现相关的科研课题,利用知识与技术优势,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又实现了反哺地方。以周浩同学为代表的一批党员,发现长田村夏秋茶茶青的利用率低、单价低等问题,在学院指导下研发了“贵山老白茶”产品,该产品的创新工艺研究成果在SCI二区期刊《分子学》上发表;2022年值贵州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茶学院自主研发工艺白茶智能化萎凋生产线(惠阳贞丰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支持),“贵山老白茶”首度作为校庆纪念茶进行推广。“贵山老白茶”外包装由贵州大学美术学院师生精心设计,2022年限量销售40000饼。2022年9月8日,贞丰茶企联合体向贵州大学捐赠“贵山老白茶”(贵州大学120周年校庆限量版)10000饼,价值人民币120万元。连续3年,校庆纪念版“贵山老白茶”不断更新,通过众筹的形式进行销售,众筹所得款项约500万元全部给予长田镇。

(三)夯实科技基础,振兴非遗茶珍品

从2019年2月甬黔茶叶交易市场开市,到2021年黔茶一号小微创业园投入使用,2022年、2023年全国黄茶斗茶赛中,贞丰县的坡柳娘娘茶连续两年均取得“特别金奖”的优异成绩。一个个茶叶项目在长田拔地而起,集镇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来往的茶商为集镇积攒了人气,长田的经济发展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茶学院教工支部多位党员同志,长期协助当地企业和合作社开展坡柳娘娘茶生产原料当地古茶树的保护、资源调查开发及传统产品恢复、品质提升、产品多样化及其品牌研究等诸多工作。培养了贞功夫乌龙茶、娘娘茶带头人等头雁带头人,培育了余田半亩、黔茶一号、盘江茶业等鸿雁龙头企业,孕育了一大批近30多家茶叶加工家庭工作坊等雏雁团队。“乡村振兴产业必须振兴起来,我们不能白白浪费了古茶树、早春茶这个资源优势,贵州大学茶学院老师们的倾力帮助,对我们发展好盘江绿这个产业,我们很有信心。”黔茶一号小微创业园负责人说道。自2021年接棒学校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以来,学院已陆续派出庄菊花和杨晓飞入驻长田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021—2022年间,庄菊花紧紧围绕长田村早春扁形绿茶定标、整理茶园种植管理技术手册、筹建手工炒茶队伍、茶产品及延伸产品开发、多频次茶叶相关技术培训、饮茶氛围营造、低产茶园改造基地建设、初运营供销社、筹建“兴•望”书屋等各方面开展工作。目前已制定早春扁形绿茶的加工技术规程并在茶家庭作坊上墙展示,发放茶园管理技术手册70余册、培训茶农及茶企负责人2300余人次,筹建手工炒茶队伍一支,开发了果香红、黄茶、春茶下树扁茶、布依茶花、独爱菊等产品。

三、主要成效

(一)守正创新,铸造贵州干净茶品牌

小小一片茶叶,悠然生长在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间,它是关乎贵州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也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和贵州地域文化的独特载体。贵州大学充分发挥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的科技优势,全体师生争做“顶天立地”的贵大人,坚持将科研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学校围绕全省茶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组建校级茶产业服务团队,全面对接支撑全省茶产业发展,同时茶产业服务团队多次以贞丰为基地设立示范点,学校实施以“一名博士生带动十名硕士生再带动一百名本科生”扎根基层开展帮扶活动的“博士村长”计划,利用“暑期三下乡”,让学生们用老百姓们听得懂的语言、学得会的方法,开展茶叶加工专项、茶叶管护及制作等培训班,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教给老百姓。在主要茶叶园区围绕春季茶青质量管控技术、幼龄茶园管护技术、倒春寒茶园防护技术、春季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茶叶加工技术等方面开展的服务次数达1000余次,受益人群达6万余人次,学院、学校、天眼等新闻报道总次数达60余次,发放了茶叶加工、茶园管理、茶树栽培等手册9000余册,茶农、茶企受益近10亿元,受到当地的一致好评。在壮大地方茶叶加工作坊队伍的同时,提高了茶农茶叶管护的技术水平,也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师生奋斗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努力弘扬“干净黔茶·全球共享”的独特理念,为贵州的干净茶、生态茶和大众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贞丰茶农依靠绿色农业科技实现了增收致富奔小康。

(二)自找苦吃,产教融合育茶人

贵州大学茶学院成立于2016年11月,内生于贵州独特生态资源禀赋和贵州大学120多年悠久历史综合学科而成立,是贵州省“三全育人”项目试点学院。在学院成立之初,就结合产业特色,提出并实践了“三协同、六融入、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并开展一系列特色工作。

三协同指的是:校地企(茶叶主管政府部门、学院、行业企业)三方协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六融入指的是:6个方面茶产业优质资源全面融入教育教学;茶文化大师、茶科研专家、产业管理领导、茶企管理精英、茶行业大师、茶技术能手。

九对接指的是:9个关键实践环节全面无缝对接到茶产业生产一线:茶树栽培育种、茶树绿色防控、茶叶加工生产、茶资源利用、茶叶审评检验、茶艺术设计、茶企经营管理、茶叶市场营销、茶文化培训。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通过茶产业“三协同+六融入+九对接”培养模式创新和实践,贵州大学茶学院培养了400名本科生、42名研究生,有63%以上的学生活跃在茶产业生产的一线,在这里面特别值得骄傲是,培养的学生:所培养的学生中有1名获得贵州省“茶行业杰出创新人才奖”、1名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1名同学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7名同学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9名同学获贵州省“技术能手”,形成了刘阳和杨家干等为代表的一批扎根贵州茶产业的基层工作者。这些人才在茶产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扎根茶园,同学们找到了众多以茶为主题的“创新创业”课题,2023年,学院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共计获6个省级奖项,其中主赛道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黑科技”三等奖2项,红色专项二等奖1项,创学院历史最好成绩。刘仲华院士受聘为贵州大学茶学院名誉院长、院教工支部获批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因帮扶黔西南贞丰县茶产业成效显著,2023年6月8日,全省驻村帮扶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部署会在贵阳召开,贵州大学茶学院党委因帮扶黔西南贞丰县茶产业发展获得“全省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此外,学院还获得了院教工支部获批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第三批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校首批党建工作“标杆党委”。

(三)绿色发展,质量齐升增效益

2018年,在贵州大学党委、行政和贞丰县委县政府的共同部署下,茶学院正式助力长田镇脱贫致富。项目运行5年来,长田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建成黔西南州首个甬黔茶叶交易市场并荣获贵州省“贵州早春扁形绿茶交易中心”称号;长田村获批“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2020年,贞丰县茶叶销售超过1亿元,带动130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2023年茶叶产值总额近1.5亿元。因此,才在当地有了贞丰长田茶“源于七三年,兴于茶学院”的美谈。

(四)深化帮扶,拓宽富民致富路

茶学院以“茶园共话”为抓手,借助茶叶为引领的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发展思路,通过特色早春茶及“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高校”发展模式,有效推进长田镇实现了茶产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5年来,茶学院对贞丰帮扶的经费投入或价值估算近6300多万元。

茶学院助力长田镇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引起了人民网、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100余次。

四、主要特点

(一)红色党建引领,用好耐心做实产业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贵州大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无私帮扶,选聘产业导师,组建助推“四化”发展产业导师团,贞丰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工作模式,校地红色党建引领共同发力,助推茶产业健康发展。

(二)博士村长有效,用好科技做优产业大文章

通过市场机制链接外部要素必要条件,各级政府投入、东西部协作和贵州大学派驻以博士为核心的投入成为了做强乡村的“基础设施”,也为一步一个脚印夯实长田村基层党组织,改善乡村水、电、路、气、网络等基础设施和逐步改善人居环境奠定了异常牢固的基础。

(三)建强科技小院,用好人才做强产业大文章

通过政府不断的投入改善了长田村的发展环境,大力引导的市场机制逐渐开始发挥作用,降低长田村的发展成本。同时,乡村振兴真正需要热爱乡村、懂乡村的高级人才,贵州大学茶学院和有关学院、单位派驻强有力的博士担任第一书记,建立科技小院,构建“最强大脑”,不断把科研与乡村产业技术融合;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派驻博士第一书记,解决养殖业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矿业学院、城规学院以及很多贵州大学博士第一书记,为乡村发展又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高校人才技术的久久为功,扎根一线,又从另外一个层面带来了异常丰富的技术。

五、未来打算

贵州大学茶学院计划将长田镇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研究重点,进行创新引领示范、完善规划布局,继续做大做茶产业,打造贵州省乡村振兴的“千万工程”。

(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乡村大发展

把乡村作为学科创新发展的空间载体,乡村赋予学科发展生命力;把学科作为乡村振兴的创新驱动力,实现“科技、人才和乡村创新发展”有机融合。

(二)挖掘科教人才大潜力,开发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发展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为契机,总结茶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拓展“茶园共话”功能,依托我校各个学科的特色优势,挖掘乡村“新质生产力”,助推长田完成美丽乡村、共富乡村、未来乡村的迭代升级,助推长田镇实现360度茶叶小镇的转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乡镇样板,全面助力贵州省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三)狠抓机制建设与完善,推进科技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贵州大学扎实的科研基础和师资优势,学院组团式结对倾情帮助当地,进一步升级帮扶机制,通过技术指导、实践考察、讲座培训等形式对茶园管理、茶树栽培、茶叶生产、茶叶销售等涉茶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茶叶不同生产环节的从业人员素质,协助贞丰县培育一支茶叶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贞丰县产业升级。

(四)坚守帮扶的历史耐心,以文化人持久推动产业大发展

每年9月,都将结合贵州大学校庆契机,向广大校友、茶友推广“贵山老白茶”校庆纪念茶,且每年根据市场丰富茶叶品种,助力“贵山老白茶”作为校庆纪念茶获得市场认可,深挖品牌密码,借此提高长田茶叶品牌知名度。同时逐步增加果香红、布依茶花、独爱菊、贞功夫、娘娘黄茶等新茶产品的投放,促进长田茶产业提质增效。

来源:贵州大学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