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快铁环线| 融合发展,涉及周边居民,城市各项综合服务再上一台阶
6月17日,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微发布《贵阳市市域快铁环线周边城市空间专项规划》,公布了贵阳市域快铁各大站点的开发策略。
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支持“强省会”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出:支持贵阳贵安依托市域快铁环线拓展城市空间、规划建设城市组团、做大城市规模。贵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级政策要求,在《贵阳市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方案》中明确:市域快速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行。贵阳市市域快铁环线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夯实贵阳、贵安综合交通体系,更好地服务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为高质量做大做强以贵阳市、贵安新区为核心的黔中经济区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是贵州“强省会”战略的重要一环。
《贵阳市域快铁环线周边城市空间专项规划》对沿线区域及站点周边用地布局优化和细化做出宏观指导,盘整可供更新改造的土地资源,并对重要站点提出城市设计控制指引。与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等底线要素布局进行统筹协调,将站点周边功能业态、用地规划等与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动态协调。
概念解读
市域(郊)铁路:又称为通勤铁路、市郊铁路,属于广义城市轨道交通的范畴,是介于国家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两者之间的一种交通制式。实现联外、内交通之间“无缝换乘”, 强化老城与外围组团的联系,带动周边组团用地开发,是其核心作用。
据悉,贵阳市市域环城快铁已于今年3月30日全线开通运营,快铁连通白云、乌当、双龙、花溪、贵安、清镇和观山湖等区域,共有17座车站。
此次公布的《贵阳市域快铁环线周边城市空间专项规划》对沿线区域及站点周边用地布局优化和细化做出宏观指导,盘整可供更新改造的土地资源,并对重要站点提出城市设计控制指引。与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等底线要素布局进行统筹协调,将站点周边功能业态、用地规划等与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动态协调。
市域快铁环线规划定位贵阳贵安区域协同发展的交通联络线、贵阳贵安“强省会”行动的创新经济带、特色小城镇与产城融合的宜居活力廊。
根据站点对区域的产业发展、交通换乘等重要程度,确定站点级别:重点站、一般站;根据区域空间发展战略与城市功能布局,确定站点类型:城市综合型、产业发展型、产城融合型;根据站点周边建设情况与潜力用地分析,确定开发策略:潜力开发、优化提升。
根据贵阳市中高端商圈发展结构,白云北站、贵阳东站、龙洞堡站、花溪南站、花溪大学城站、金阳南站、贵阳站均位于核心商圈辐射范围内。
根据贵阳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部署,市域快铁环线串联贵阳贵安重要旅游资源,有助于带动沿线旅游产业化,推动城市品牌打造。
其中多彩贵州风暴眼:龙洞堡站、双龙南站;GJ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全域旅游文化创新区:孟关站、花溪南站、花溪大学城站、党武站、天河潭站、湖潮东站、芦官站(月亮湖站);
山地户外运动休闲区:贵安站(贵阳西站)、花溪西站、金华镇站、金阳南站、金阳站;
文化旅游创意聚集区:白云西站、白云北站;
温泉康养度假区:贵阳东站;
国际都市商旅综合发展区:贵阳站、贵阳北站。
主要站点周边城市空间规划如下:
1、双龙南站
根据《贵阳环城快铁公交化运营方案深化研究》方案,预测双龙南站2025年全日客流3589人次,2035年全日客流7008人次。
双龙南站站前广场用地面积8468㎡,包括站前广场、公交首末站、社会车辆停车场、出租车停车区等。道路接驳方面,现状已建成中通路,可向北进行城市交通衔接;现状在建龙腾南路,建成后可与马寨新城及西侧用地进行连接。
其规划定位为临空产业新高地,包含黔货出山总商圈、城市形象展示区、生态乐活宜居城。在近期提升方案中,站点范围内将新增商业用地1.54公顷,新增商业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新建地下停车位200个;
在远景规划中,规划总用地282.56公顷,规划建设用地271.57公顷,主要功能为产业及居住服务配套。规划人口2.0万人。
2、孟关站
根据《贵阳环城快铁公交化运营方案深化研究》方案,预测孟关站2025年全日客流3188人次,2035年全日客流5395人次。
孟关站站前广场用地面积9805㎡,包括站前广场、公交首末站面积、出租车停车区、社会车停车场等。道路接驳方面,现状站前路,可向南与花冠路东段衔接。
其规划定位为陆港产城融合小镇,包含陆港特色制造、综合换乘枢纽、城市综合服务。在近期提升方案图中,规划有商业综合体、酒店办公区等;

在远景规划中,规划总用地299.43公顷,规划建设用地202.26公顷,主要功能为产业、居住及服务配套。规划人口2万人。
3、天河潭站
根据《贵阳环城快铁公交化运营方案深化研究》方案,预测天河潭站2025年全日客流3511人次,2035年全日客流4144人次。
天河潭站站前广场用地面积4271㎡,包括站前广场、公交首末站、出租车停车区、社会车辆停车场等。道路接驳方面,依托现有X390村道,可向北与贵安大道,向西与湖磊路衔接。
其规划定位为生态旅游服务中心,包含景区服务新地标、康养产业新引擎、产业升级新高地。
在近期提升方案中,新增商业用地3.77公顷,社会停车场用地0.39公顷,新增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新增社会停车位60个,新增景区摆渡车停车位40个,新修规划一路。
在远景规划方案中,规划总用地536.75公顷,规划建设用地440.97公顷,主要功能为居住、产业和商业服务。规划人口3.6万人。
4、白云西站
根据《贵阳环城快铁公交化运营方案深化研究》方案,预测白云西站2025年全日客流2675人次,2035年全日客流4460人次。
白云西站站前广场用地面积2808㎡,包括站前广场、公交首末站、社会车停车场、其他配套用房。道路接驳方面,现状依靠临时便道进站,可向南与马掌坡路衔接。
其规划定位为产城融合新示范,包含产城融合示范地、交通引领高效区、品质升级宜居城。在远景规划方案中,规划总用地370.84公顷,规划建设用地363.53公顷,主要功能为产业和居住。
规划人口7.5万人。
本次规划结合白云区发展定位,衔接麦架产业园区功能布局,规划范围内主要布局产业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