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品读《通天之路——李白传》(一)
其实,你我皆凡人( 作者:小可)
大家好,我是小可,这里是《九味书屋》。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通天之路——李白传》。
说起李白,我想即使唐代诗人灿若星河,依然挡不住我们要把他的名字排名第一。谁不曾背过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谁不曾为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折服。他一生步履不歇、游历甚广、交友无数、佳作频出。
和很多去世之后才获得声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不同,李白一路游吟、一路收获赞誉和名声。然而,他真的为此感到快乐、觉得满足吗?不,他并不快乐和满足,因为,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他真正的人生理想是上朝堂、辅君王、建功立业!
可是,与“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情天才相比,他的入仕之路却是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终其一生都没能实现自己功成、名遂、身退的人生图景。是什么让李白有着这样的执念,又是什么让他在实现理想的路上一再挫败呢?我们的故事还得从他的出身说起。
李白是个富二代,他的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主要经营谷物、面料、葡萄酒、干货和纸张。通过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李家的骆驼商队满载着中国制造的货品运往西域,然后,再把来自西域的货物慢慢运到中原内陆。李家沿途拥有好几处商贸站,并且生意不断扩展。有证据显示他们家积累了相当大的财富。
据说,李白的母亲不是汉人,是少数民族,甚至可能是土耳其人,她为李家生育了好几个孩子,李白是排名靠后的小儿子。李白父亲李客为人机敏且深谋远虑,当他带着几个大儿子,教他们学习业务的同时,他对自己从小天资聪颖、记忆力超群的小儿子李白,有着不一样的出厂设定——李客想要李白从政!
当时,商人在中国社会属于平民,甚至是贱民。官府任何时候都可以没收他们的财产,甚至加以罪名,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犯罪。只要官府财政吃紧,就可以罗织罪名压榨商人和富户,商人没有安全感。因此,社会并不把财富看成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手段,维护家族利益的最好办法还是和政治联姻,或者直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李白父亲希望在几个大儿子承继家族生意之外,有一个儿子能够从政,除此之外,如果李白能够官运亨通,成为国家栋梁,那就更加光宗耀祖了。但是,这却是一条不易之路。
到唐朝,虽然科举制度已经实施一百多年了,但平民跻身仕途的道路仍然狭窄。作为商人后代的李白没有报考的资格。官方认为无奸不商,所以,商户子弟不许报考,只有来自贵族、官员或农家子弟才有报考资格。不过,李白也并不是毫无机会,朝廷还有一种更传统的选拔官员的方式,叫做“制举”,就是通过高阶官员的举荐,皇帝面见考核后,满意的话直接封给官职。能够走推荐和殿试这条路的候选人必须才思过人、善于表现,所以,他得学问扎实、能力全面,从治国方略、哲学典籍到诗文剑术,全都得加以研习。
为此,李白跟着父亲学诸子百家,上过私塾,还在匡山大明寺跟着一位叫做空灵的和尚学了剑术,李白一生都热爱剑术。对于写诗,李白更是展现了他的天赋,从小就能背诵大量古诗文,并模仿它们写作。渐渐地,李白成长为一位才华横溢、强壮英俊,衣着时髦又姿态洒脱的年轻人。
十几岁时李白父亲给了他大笔盘费,支持他走出家乡,悠闲地旅行、见识世界。一方面增加人生体验,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另一方面寻访大官,向他们献诗,以获得他们向皇帝推荐自己的机会,这是当时社会流行的“干谒”。
那么,李白的“干谒”之路顺利吗?这里面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明天,《九味书屋》小可继续为您品读《通天之路——李白传》。
特别鸣谢:摄影——仇敏
部分文字引用自《通天之路——李白传》
作者: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