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中秋:那轮照过古人的明月,今夜依旧动人

2025-10-06 07:10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一词约出现在西周时期,古人以农历七、八、九月为“三秋”,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每到中秋节,人们围坐聚餐,分食月饼,其乐融融。在时光长河中,古人以诗为笔,将中秋的圆月清辉、思亲怀远之情细细铺陈。让我们循着7首古诗词,穿越千年,走进古人的中秋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释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月何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中,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此刻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玩赏着自己的清影,天上哪里比得上人世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连环宝瑟深深愿,结尽一生愁。
人间天上,佳期胜赏,今夜中秋。
雅歌妍态,嫦娥见了,应羡风流。
芳尊美酒,年年岁岁,月满高楼。

—— 宋·赵鼎《人月圆·中秋》

释文:瑟瑟弦音连成环,寄托深深祝愿,愿此生忧愁都消散。人间天上,今夜中秋,这是一年中难得的佳期美景。歌舞升平,姿态优雅,就连天上的嫦娥见了,也会羡慕这份风流。斟满美酒,愿年年此时此刻,都能在月光洒满高楼的夜晚,与亲朋好友共度团圆时光。

一轮飞镜谁磨?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
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元· 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释文:那一轮悬挂高空的明镜,是谁打磨的呢?它照遍了整个山河。秋天的露珠清凉凄清,水洗过般的明净夜空里,银河平静无波。此夜的月光,较平常更盛,人可以清晰无碍地看到,桂树的影子在舞动。我不由得引吭高歌,问嫦娥仙子,在这美好的夜晚,何不纵情一醉?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明· 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释文:月亮到中秋节的时候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又如何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它所经历的阴晴圆缺呢?算了吧,不管什么阴晴圆缺都不要再说,还是珍惜人世间的好时光吧!如此美好时节,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释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释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释文:以往八月十五日的明月之夜,我在曲江池畔的杏园边赏月。今年同样是八月十五明月夜,我已在荒僻的江州湓浦水边。向西北望去哪里是我的故乡,身在东南月亮已经圆了几次。昨晚的风吹了一夜无人领会,今夜月光还和去年一样清凉。

图片由AI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