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沙子街道:山乡巨变幸福来

微沿河 | 2023-06-06 12:21

六月沿河,微风徐徐,绿意盎然,风光秀丽。

驱车进入沙子街道,举目四望,天蓝地绿。一片片山峦巍然耸立,一条条公路穿村而过,街区整洁,空气清新,风景如诗如画。居民三三两两聚在阳光下闲聊,一片欢乐祥和。

近年来,沙子街道坚持党建统领,紧紧抓住综合交通枢纽赋能产业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放大地域特色水果“沿河空心李”核心地的优势,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合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连年攀升。

2006年,沙子空心李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年,沿河获“中国空心李之乡”称号,沙子街道作为空心李核心地,通过发展空心李产业,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乡村百佳范例”“新时代·中国最美旅游休闲小镇”和“新时代·中国最美宜居宜游小镇”等称号。

如今的沙子,产业兴旺,村庄美丽,乡村振兴宛若缕缕春风,让城镇乡村悄然蜕变,百姓生活越过越红火,“人民至上、使命如山”的初心誓言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

 交通引领发展,打造宜游宜居幸福小镇 

沙子街道位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部,距县城3.5公里,与重庆市酉阳县李溪镇、小河镇毗邻,地处渝、黔交界,素有沿河“东大门”之称。

早在2015年,长期闭塞的沿河,交通建设突破瓶颈,全县人民期盼已久的沿德高速通车,沿河至贵阳的时间从8小时缩短到3个多小时。2016年,重庆酉阳县至沿河高速公路酉阳段开通,在沙子集镇设立沿河东收费站,沙子街道成了沿河到酉阳的第一站,全程仅需30分钟,沿河到重庆主城区只需4个小时。

同年,沙子到县城的快速通道通车,沙子至县城的距离从15公里一下缩短到3公里,沙子街道成了高速公路贯通后重点受益乡镇(街道)之一。

2017年,县城至街道中间区域黄金山片区开发,县体育馆、体育场等相继建成,沿河城区的发展明显向沙子方向移动,四车道的沥青公路直沿河东高速收费站,沙子街道也因此驶上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

与此同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抢抓区位优势和高速公路带来的发展良机,申请撤镇改为街道。2016年,该县又决定开通从县城到沙子街道的城市公交车,标志着沙子街道与县城同城化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如今,街道的农产品进县城销售、群众进城购买物资都十分方便。在高速公路的带动下,街道借助决战脱贫攻坚契机,持续加大区域交通基础建设,实现了32个村302个组公路全覆盖。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陈磊告诉记者,道路畅通带来人流的持续增大,街道的垃圾是由县城的环卫公司统一实行一日两收,及时收运、及时处置,彻底解决了垃圾存放时间过长对环境带来的二次污染,真正实现了垃圾不积存、街貌更清洁。

“高速公路通车后,我们这里的变化特别大,公路变宽变直了,还铺设成沥青路,到县城到村里都很方便……”街道居民纷纷说道。

高速公路的贯通,也带动了产业快速发展。主导产业“空心李”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当天下树可直达重庆、贵阳等市场,价格也因此得到了提高,从原来每斤3至5元上涨到了每斤10至30元。

除了空心李外,沙子还因地制宜发展精品水果、生态茶叶、梅花鹿养殖等特色产业,形成“一业带多业”发展格局。

沙子依托高速公路,注重旅游景点景区打造,依托南庄空心李4A级景区,整合十二盘国家森林公园、白泥河国家湿地公园、龙头岩风光等自然资源,打造空心李核心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观光平台、休闲步道、人行景观桥、景区大门、生态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还对景区内的民居进行改造,着力打造“天赐仙李·悠然南庄”旅游品牌。

据资料介绍,十二盘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面积2808公顷,核心区面积1000余公顷。白泥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街道10公里左右的乌江支流白泥河畔,流经大漆、明星、板桥、白泥、鱼塘5个行政村,沿岸居住8000多土家居民,两岸有数十棵三五人才能合抱的水麻柳古树群,还有贵州历史上较早的书院之一“鸾塘书院”遗址,有草地草坪500余亩,是春夏季节人们踏青避暑的首选之地。

“目前,沙子旅游集特色休闲、避暑、观光、娱乐于一体,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县城区和周边乡镇的居民都会到十二盘、白泥河、南庄游玩,乡村旅游的兴起有效带动当地村民的增收。”陈磊说。

街道区位优势较好、产业优势独特、资源优势明显,具备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沙子街道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方面实现突破,早日建成生态美、产业美、环境美、人文美的新沙子。

 聚焦提质增效,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沿河2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喀斯特分布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0.6个百分点,石漠化遍及全县所有乡镇(街道)。

“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

“春种一大坡,秋收一小箩。”

“一年开荒,二年打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

这些顺口溜,对沙子街道的老百姓来,耳熟能详,记忆犹新。

针对石多土少、生态脆弱、贫困人口集中、发展基础差的现实难题,沙子街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牢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利用“沙子空心李”地理标志产品的优势,通过每年举办“李花节”“采摘节”活动,不断叫响空心李品牌的知名度,空心李产业成群众增收主渠道,一棵李子树,走出一条依托生态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致富路子。

从最初在石旮旯里种包谷,到决心改种空心李,从零星种植200多亩,到如今4.5万亩成片发展,已有上千年栽种历史的空心李,作为区域性特色水果,早已闻名省内外。

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总要求,依托空心李原产地和果品优质的优势,采取“政府推动、群众主动、市场带动、基层联动”方式,逐步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发展格局,使空心李产业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不仅美了乡村,还富了百姓。

走进南庄村空心李标准示范园,新栽的李树规范成行,一片勃勃生机。“今年我们以创建空心李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为契机,推广宜机化建园技术、农机农艺耦合技术,向标准打造示范园区,对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升果园生产效率、增加果园发展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示范园区属于空心李巩固提升项目的子项目,规划80多亩,划分13个小区,总投资83万元。建成后根据区块功能,用于提升育苗品种纯度、保证育苗质量,持续探索空心李产量、坐果率、嫁接差异,保护空心李优势资源、优良植株,选育树状好、有特色、成熟周期长的李子品种,合力推动空心李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2月,在沙子米溪村,一条1380米的单轨运输“小火车”自山脚延绵而上,每次装载200公斤物资的运输车,爬坡下坎十分轻松,到达山顶仅耗时10余分钟。

该县乡村振兴局驻村第一书记黄万文介绍,这是街道锚定“提质促产业,升级助振兴”目标,针对空心李发展中劳动力短缺的“痛点”、生产成本高的“难点”和物料运输难的“堵点”,引进的先进农业新机械。

60岁的村民王美英告诉记者,她家种了2亩多空心李,以前都是自己一个人管护,或者找人帮忙,每次管护要花好几天工夫。“现在有这个机子,10来分钟就把所需物资全部运到位,年纪大了再也不用为运输肥料费心费力了。”王美英说。

今年,由东莞援建年产5000吨果酒和1000万吨果酱的空心李果酒果酱厂即将投用,这不仅能提高空心李的附加值,同时还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全县10余万人借“李”增收。

目前,沙子街道共有空心李产业4.5余万亩,年产空心李2万余吨,实现经济效益3.2亿元,已实现人均1亩以上和收入上万元目标,初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引领作用,不断推进空心李深加工建设,通过基地建设、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多项措施,不断推动空心李产业提质增效,促进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果农增收致富。”陈伟说。

 加强乡村治理,绘就美丽和谐乡村新画卷 

在沙子乡村,一间间农舍坐落在青山绿水间,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墙上活灵活现的涂鸦、法治标语、法治漫画、宣传栏等点缀其间,树下唠家常的村民、路上玩耍的孩子,每一条巷道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治安稳定有序、乡村文明蔚然成风……如今的沙子,早已从“生活温饱”迈向“精神富足”,从“柴米油盐”转向“品质生活”,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沙子以党建统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以网格化管理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初夏时节,正是空心李疏果保果管护关键期。在街道村寨,李树下一群“志愿红”正协助果农忙碌,抢抓农时管护果林。

“我们以村干部牵头、志愿者加入、群众参与的联动方式,开展全方位各领域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在空心李产业发展上提供指导服务,同时还延伸到村级卫生治理、矛盾纠纷调解、群众文化生活等等,有效提升村庄治理效果。”街道党委委员,组织、宣传、统战委员杨通慧说,这两年,每到管护季节,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都会到果农的空心李基地帮忙管理。

在推动基层治理,街道紧扣村民主体地位,建立健全“自治、德治、法治”融合治理体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级“红黑榜”等为抓手,以各类评选活动为载体,倡导文明行为,营造向上向善风气,激活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育文明乡风的浓厚氛围。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倪介绍,一直以来,街道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探索乡村治理模式创新,建立副科级以上干部联系村级党组织工作机制,出台《党工委班子联系党支部制度》,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管理指导,着力提高街道党建机制的实效性。

2022年以来,辖区45个基层党组织、260名党员,成立街道志愿服务队34支,打造服务品牌40余个,通过“群众点单,党组织党员接单”模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次,开展宣讲60余场次。

目前,街道已全面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实现32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建成“法治宣传、纠纷化解、人民调解”为一体的调处工作新机制,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同时广泛开展民主示范村创建活动。

截至目前,沙子已培育“法律明白人”129人,建成全国民主示范村4个。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如今的沙子,党工委、办事处正在全力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同频共振,逐步将乡村振兴美丽蓝图变成现实图景,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幸福画卷,正在美丽的乌江边徐徐铺展。

今日沙子,憧憬越来越美,梦想越来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