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贵州抹茶逆袭日本?外媒评价为“卷王”世界高端局
据彭博新闻社2025年11月7日报道,作为全球头号产茶大国,中国抹茶产业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拿下全球一半以上市场份额,更“卷”到了抹茶“老家”日本。外媒将这视为“卖煤炭给纽卡斯尔、卖冰块给爱斯基摩人”的“卷王”难度。
中国抹茶的崛起,以西部省份贵州的“卷”尤为突出。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思南县已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与铜仁市政府联合授予“中国抹茶之都”称号。当地抹茶产量占据全国四分之一,拥有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抹茶精制生产基地。不仅“卷”出花样:供应星巴克和哈根达斯等国际品牌,更卷得“四通八达”:销往日本、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6月,日本公共广播机构NHK作为首家被允许探访贵州铜仁抹茶工厂的外国媒体,被宏大的规模震撼。该厂年产抹茶达2000吨,相当于日本全年产量的一半,2024年实现产值4.38亿元。公开数据显示,早在2020年,中国抹茶加工量已达3966吨,价值45.3亿美元,稳稳卷走全球超一半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国内抹茶日渐攀升的消费是强有力的支撑点。目前,中国成为全球抹茶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
贵州铜仁抹茶工厂 贵茶集团提供
从产业基础来看,中国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卷”的底气来自先天优势后天底气。中国耕地面积是日本的30倍,绿茶产量约为日本的50倍,为抹茶生产提供了充足原料。而抹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种植需经遮阴栽培等复杂工序,人工投入高,成本高。
面对全球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日本仍以手持割茶机收割、小型作坊加工为主的生产模式,难以实现规模化供应。 贵州铜仁拥有8.5万亩高品质抹茶原料基地,凭借“1300目细腻度”的超高标准和欧盟500余项检测全合格的品质优势,“卷”出了规模化标准化,以及“世界抹茶看中国,中国抹茶看贵州,贵州抹茶看铜仁”的产业地位。由此,贵州“卷”出了抹茶产销量均居全国第一的高度。
贵州铜仁抹茶工厂正加工抹茶 贵茶集团提供
据当前国际市场趋势判断,未来大部分抹茶主要用在制作软冰淇淋、戚风蛋糕、麻薯和马卡龙这些产品。外媒认为,如果日本盯着这块低端市场蛋糕,纯属浪费力气。真正诱人的“香饽饽”在高端市场。
而在高端市场竞争中,地理标志(GI)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一被称为“身份防伪码”的保护制度,在欧洲应用超过一个世纪,能有效保护特色农产品的产地信誉。然而直到2015年,日本才出台首个地理标志相关法律,在该领域布局相对滞后。
据欧盟eAmbrosia登记系统显示,目前欧盟受保护的葡萄酒与烈酒种类接近2000种,而日本仅注册了两种茶类地理标志,且均为煎茶。令人惊讶的是,日本著名的抹茶产地西尾市,当地茶叶合作社在2020年主动撤销了地理标志注册。原因是国内消费者不愿为地标复杂工艺投入的额外成本买单。值得注意的是,“抹茶”本身仅描述“碾磨过的茶叶”这一加工方式,无法注册为专属商标。外媒支招,宇治抹茶和福冈抹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可借鉴法国波尔多酒庄的模式,通过产地口碑打造高端品牌。
业内分析认为,日本当前文化影响力处于数十年巅峰,拥有抹茶品牌文化资本,但食品领域的国际品牌保护与市场推广没有同步匹配上口碑。
不过,高端抹茶市场的竞争目前面临多重挑战。气候变暖对依赖独特自然条件的地理标志产品影响显著,2025年的极端热浪已造成全球抹茶供应紧张。对于日本而言,如果想在高端抹茶市场“卷”出新高度,需要加快地理标志保护布局与品牌国际化推广。外媒甚至建议日本学习香槟的脱胎换骨。正是源于数十年的努力,“香槟”才从地方特产变成全球奢侈品。
中国茶界持续在全球“卷”抹茶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贵州抓住机遇深入“卷”开:政策引导、品牌引领、品质提升、绿色发展、数智赋能,充分发挥茶产业比较优势,以融合发展为路径,推动新茶饮规模显著扩大,加快形成产业链,大幅提升品牌影响力。2025年,仅仅贵茶集团便在贵州带动12万亩抹茶专属基地,辐射73家联盟企业,近20万茶农增收来自抹茶产业。
铜仁抹茶工厂展示的产品 袁小娟图
本文综合彭博新闻社报道、日本NHK探访内容及中国贵州抹茶公开报道整理。
(记者:袁小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