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线丨《典籍里的中国》撒贝宁对话杨慎,见证勾践“绝地反击”

央视新闻客户端 | 2023-02-06 15:20

2月4日晚八点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央视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和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打造,中国国家图书馆参与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将迎来第五期。本期节目中,“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将与明代史学家、方志学家杨慎共同品读中华最早的地方史志之一《越绝书》,领略中华方志的魅力。

《越绝书》“绝”在哪里

探寻方志起源

解读 “无四方,何以中国”

地方志,简称“方志”,可以说是“一方的古今总览”,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一方之志,始于‘越绝’”,《越绝书》记载了古代吴越地区的历史文化,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时期吴越地区的自然、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史、民族、历法、语言等多有涉及,被明万历《绍兴府志》评价为“地志祖”。

2008年,清华大学入藏了近两千五百枚战国竹简,其中有一批记载吴越历史的竹简,证明了《越绝书》记载的一些吴越历史的可靠性。本期节目开场戏就以“清华简”为引子,由此带领观众在学者们的研讨、分析中走进这部“奇书”“绝书”。

届时,主持人王嘉宁还将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崔唯航,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浙江通志》副总纂、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颜越虎,共同解读《越绝书》所蕴含的古老智慧和深刻思想。崔唯航表示:“我国历来重视方志编修工作,可以说方志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利用好‘地方志’这一重要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赓续华夏文脉。”

节目戏剧末尾,“当代读书人”撒贝宁携杨慎亲临良渚古城遗址、国家方志馆,感受中国方志文化的传承和意义。从最早关于越地记载的史志之一《越绝书》,到浙江省志修撰的最新成果《浙江通志》,中华地方历史的研究赓续不断、愈加齐备详实。当得知《浙江通志·越文化专志》曾引用自己对范蠡、西施的评价时,杨慎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神情。这一幕,引发了蒙曼的共鸣,她动容地说:“这不就是我们阅读《越绝书》的意义吗?我们的祖国就是这样历史悠久而又生生不息。”

(本文内容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实习编辑:宋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