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兴侗寨:民族文化绽魅力 一寨春色引客来
阳春三月,正是踏青好时节,黎平县肇兴侗寨迎来了一波旅游热潮。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来到肇兴侗寨,在青瓦木楼间感受侗族文化的温度,在鼓楼侗歌声中触摸乡村振兴的脉搏。
一大早,晨光初绽的侗寨尚未完全苏醒,广西游客何璟和朋友一行已背着相机漫步而来,刚踏入寨门,便被眼前大自然勾勒的山水画卷所吸引,迫不及待地要与美景合影一番。
沿着青石板路往侗寨深处走去,高达25.9米的信团鼓楼巍峨矗立。侗家人说,“先有鼓楼,后有侗寨。”鼓楼是侗族人进行议事、庆祝节庆、表演歌舞的重要场所。肇兴侗寨拥有五座鼓楼,分别以“仁义礼智信”命名,其中,信团鼓楼最为壮观,是肇兴侗寨的标志性建筑,木构建筑未用一钉一铆,全凭榫卯技艺搭建,经历风雨依然坚固如初。
加拿大籍华人陆兆銓在鼓楼前驻足良久,一边欣赏村里侗族大歌队的表演,一边用手机拍摄记录。12岁就离开广州的他,在国外居住了四十多年,如今回到中国旅行,把肇兴侗寨放到旅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站。“这里少数民族文化浓厚,一直有所耳闻,今天我在寨子里看到有村民结婚,听到了爆竹声,这样的热闹我很久没见过了,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这里的感觉太好了,之后想来住上一两个月,解解乡愁。”陆兆銓笑呵呵地说。
与鼓楼的庄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侗乡特色产业基地里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蜡染工坊外,蓝白相间的布料在春风中翻飞,将工坊装点得古朴宁静;木屋内,绣娘们飞针走线制作产品,侗族服饰、银饰、香包琳琅满目。
“这里的民族文化保存得特别完整,手工艺品件件都是艺术品。”来自内蒙古的游客刘爽不仅选购了香包、头绳等手作,更打算成为肇兴侗寨的义务宣传员,“准备把这些精美的刺绣和蜡染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侗族文化。”
据统计,3月18日至23日,肇兴侗寨游客接待量同比上涨86%。近年来,肇兴侗寨景区依托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2024年接待游客102.74万人次,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跃升为黔东南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旅游集散地。
作为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肇兴侗寨被誉为“侗族文化活态博物馆”,拥有“侗族大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等多项国家级非遗。当地通过“非遗+旅游”“节庆IP打造”等模式,推动谷雨节、芦笙节等民俗节庆远近闻名,让肇兴侗寨走出深闺。
资料提供: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