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早识早防

大健康事业部 | 2025-09-03 16:18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患病后,不少老人会先出现腰背酸痛、四肢发麻的症状,部分人还会伴随肌肉萎缩;若病情持续加重,甚至可能出现驼背,严重影响日常活动。这种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骨骼损伤往往已比较严重。

(图片由AI生成)

老年骨质疏松症属于全身性骨骼问题,核心特征是骨量显著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以及骨骼脆性大幅增加。这三个因素叠加,会让老人骨折风险急剧上升,哪怕是轻微跌倒,都可能造成严重骨折,给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了解这种疾病的本质,是做好防控的第一步。

年龄增长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诱因。随着岁数增加,人体性激素如雌激素、雄激素的分泌量会逐渐下降,这会直接打破身体的代谢平衡,让骨骼失去有效保护。

(图片由AI生成)

同时,若日常饮食中钙、磷、维生素 D 等营养素摄入不足,或是身体吸收能力变差,骨骼无法获得足够 “养分”,也会加速骨量流失,为疾病发生埋下隐患。

除了生理变化和营养问题,生活方式也会影响骨骼健康。如果老人长期缺乏运动,或是因身体原因长期卧床,骨骼承受的负荷会明显减少,时间一长,骨量就会慢慢流失,加重骨质疏松风险。关注生活细节,从多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守护老人的骨骼健康。

(参考文献:[1]古芳,沈姣姣.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J].科学之友,2025(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