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贵州·探寻美 | 这个地方美得让人怀疑它的真实......
人在高处眺望,不仅能够看得远,还能让心胸开阔,所以人们往往喜欢向高处探索。而在贵州的众多景致中,高峰、高坡也很受青睐!高坡究竟有什么样的吸引力呢?

你不知道的贵州
00:00 / -高坡风景
离贵阳城区五十几公里的高坡苗乡位于贵阳西南方,与著名的龙里大草原风景区一山之隔。
数年前,世界著名的贵州籍音乐家瞿晓松先生来到高坡采风,他这样说过: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巍峨大山,幽深峡谷,来到这里,怎不让人激动万分感慨万千呢?瞿晓松先生的许多音乐创作灵感,都是来自贵州的这些大山大川。
从贵阳市区乘车去高坡,临近黔陶乡,透过竹林在公路边看见那条从高坡流下来的小河,就知道已经进了高坡。公路顺着小河向一条长长的狭谷延伸,道路两旁是遮天蔽日的翠林修竹,山风一吹,幽篁舒展长臂,修竹抖起绿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小河两岸是满山遍野的竹林、树林、草丛,处处拥绿叠翠,碧波翻滚。
周渔璜故居
黔陶乡骑龙寨,清代著名诗人周渔璜曾在这里居住,康熙时周渔璜中进士,入翰林院,官至宫詹学士。曾典试浙江,阅兵江淮,名噪一时。《清史稿》称他是“诗才隽逸”的“翰苑诗人”。因为他替当时地处偏荒、文化落后的贵州人争了一口气,所以赢得贵州人民对他的敬重,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周渔璜到浙江去主考,考生们听说主考官是一个“贵州蛮子”,认为他顶多只念过几句《百家姓》与《千字文》,便想让他当众出丑。一考生代表高声问道: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周渔璜立刻回答:“苗岭万千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这一回答让江浙的考生顿时目瞪口呆。
周渔璜对苗岭的描述和他所说的“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正是高坡的写照。
高坡风光
沿着山道举目一望,长长的河谷唯见翠绿不见小河,这真是翡翠堆砌的绿色世界,沿途的山是绿的,水也是绿的,连空气也被浸染成了绿色。汽车在叠翠掩映的山谷公路上行进,仿佛在“绿海”中游弋。
小河被翠竹绿树遮掩着,随有山势,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时而露面,时而躲藏,透过阳光洒动着碧莹莹、绿幽幽的光彩,在犬牙交错、黝黑如铁的河石间穿行,深处见其绿,浅处见其清。河水因地而歌,时而淙淙有声,如鸣佩环;时而叮咚作响,似跳跃的山泉;时而哗哗高歌,像林涛合唱;时而悄无声息,如少女含羞。老蚌河里的石头有的大如巨象,有的小如雀卵,姿态因石而异。河水冲击巨石,回流迸发,吵闹不休。途经乱石,逶迤穿行,低吟浅唱,走过石滩,滚滚而去,高歌猛进。流经石坝,自成水帘,争先恐后。飞溅的雾帘如白絮在河面飘动,在阳光照耀下如数头虬龙争舞。
高坡风光
掩藏在松竹林中的骑龙寨,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小石桥横跨在溪流上,桥头农家的房上袅娜着炊烟,门前的小溪边,村姑在清澈的溪水里浣洗衣衫,家里的小狗儿在她的身后转圈撒欢。溪边数棵粗大的古柳,沿河伫立,枝繁叶茂,婀娜多姿,似一把浓荫蔽日的巨伞,撑盖在小石桥的上空。沿河古柳的树干长满青苔,攀生着许多清香幽泌的兰草,引得不少路人驻足观望。
高坡红岩峡谷
车从西北入峡谷,峡谷长约十多里,这儿的岩石赤红,所以叫“红岩冲”峡谷。只见两侧悬崖峭壁,灌木丛生,石藤纠葛,满谷茶花、野菊、节节红竞相开放,美不胜收。林中锦鸡、相思鸟争鸣,猴儿嬉戏,妙不可言。数条飞瀑悬挂,流水潺潺,一红一绿一白,倒也十分有趣。
高坡是地垒式岩地隆起,四周峡谷深陷,中间隆起为山,而山又形成独有的喀斯特地貌,其间还镶有似绿玉般的“山间小盆地”。车驶上大山,入口处有“两石对崎,其势如门”,故称石门。石门是苗族村寨,寨门敦实古朴,入门攀山,绝顶处朝西,脚下万丈深渊,可远眺花溪、贵阳。
秋季的高坡
翻过石门,快到高坡,远望梯田里黄灿灿的稻田。层层田坎就像作曲家的“五线谱”。田间耕作的农民如同跳跃的音符,峰回路转,跃入眼前的天际似画家用如巨笔在偌大的画布上绘成的图画。从山脚到山顶,梯田一块连着一块,一层接着一层,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有的形似圆盘,有的状如葫芦,有的面像鞋底,有的好似神龟……
高坡风景
更为让人称奇的是石林中的奇峰怪石、鲜花绿树点缀了野岭荒山。这些异石个体庞大,形象生动,加上周围环境生机勃勃,视野也较为开阔,带给游人一种情趣和感受。它使你的脚步慢下来了,全神审视着美丽的风景,你会不停地按动相机的快门,留下美的记忆与人畅享。
到了高坡,从弯弯曲曲的竹林中穿行,全部都是苗家两至三层的小楼,上面挂满了辣椒和苞谷,地上的空地上晒满了稻谷,一片祥和的丰收家园,时不时经过的苗民向你道声好,顿感苗民的纯朴,那种苗寨的景色实在难以用文字描述。
高坡的乡里人家
站在高坡云顶山上举目,除了满山遍野盆景似的葱绿山丘外,还有重重叠叠、连绵不断的大山。东面的方碑岩横亘在朝阳面前,雄奇俊逸,清幽浑厚;南面的令牌山屹立在阳华顶身旁,高峻敦实,气势逼人;西面的老人岩似刺天的巨剑,巍峨挺拔,直插云霄;北面的神仙岩像是被谁用巨斧劈去了一大块,峻崖峭壁,兀突石骨。
别以为高坡四周的大山没有生命,它们可有自己的性格和感情。春天,山花盛开,它们笑得娇媚灿烂;夏天,浓翠满身,它们低着头沉思所走的历程;秋天,树叶飘零,它们冷艳凄清但并不气馁;冬天,寒风肆虐,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它们还乐在其中。
冬季的高坡
走进高坡,人们都会生出一种“未睹容颜不相谅,驻足长久不忍别”的情愫。
高坡的美孕育人,高坡的美感染人。它如同侗家妹子在都柳江畔磨砺出的火辣坚韧;彝家大汉在乌蒙大山严寒中锻炼出的刚强率直;土家女子在乌江的渔歌里培育出的似水柔情;苗家山妹的飞歌飘出的激昂高亢;布依姑娘山野采茶调的娓娓动听。高坡人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中,积淀了纯朴憨厚,忘情外界的精彩,沉醉在如画的美景里。
一键转发,为贵州点赞!
资料来源:《贵州地名故事》,谢红生主编。图片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