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出道计划 | 两千年前的“桌面宠物”

贵州卫视 | 2025-11-24 12:01

编者按: 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趣味化、可消费化”的角度带你了解贵州文物的故事,助力贵州文博IP“出圈”!

记者 应腾

要说博物馆文创里的显眼包,这个家伙必须排上号。

这个丑萌的冰箱贴原型叫“青釉狮形水注”,距今两千多年前。水注又叫砚滴,水盂,是给砚台加水用的,也就是古代学霸的文具配件。大家都知道文房四宝,如果有第五宝,我想很有可能就是它了。

这件学霸的“桌面宠物”,出土于贵州平坝尹关,一座魏晋南北朝的墓里。被精心安置在墓中,可见墓主人生前多喜欢它!

奇怪的是,中国远古是没有狮子的,但在两千多年前的陶器、石雕、青铜器上,狮子可是常驻嘉宾。可以说除了龙之外,狮子可能是中国古代工匠没亲眼见过,却能脑补各种样子的动物。

那狮子是怎么出现在中原地区,又“跑”到贵州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一带一路祖师爷”张骞出使西域,佛教传入中国有关。

魏晋·青釉狮形水注 贵州省博物馆馆藏

佛教中,狮子象征威严和智慧,具有辟邪镇恶的功能,狮子曾作为贡品来到中原,至此,成为中国祥兽的一大文化符号。从秦朝开始,中央王朝开启了对贵州的开发,到了汉代,中原的豪族大姓开始拖家带口迁居到贵州,不仅带来了中原最新的耕作技术,还揣着当时最崇尚的儒家经典,搞起“文化输出”。这件狮子水注有狮子的威严勇猛,又暗戳戳贴合儒家的“君子气质”,有异域的威严,又混着中原的智慧,这玩的不就是我们现在的“文化混搭”吗?

魏晋·青釉狮形水注 贵州省博物馆馆藏

这件水注出土于黔中地区。巧合的是,截至目前贵州出土的汉代狮形器,基本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里也正是汉武帝开发西南夷,中原文化渗透的核心地带。这也佐证,秦汉的大一统不是流于表面,中原文化深深影响到了个人,贵州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地方。

再从器物的来源地来看,在魏晋到宋代初期,贵州的瓷器主要靠“外卖淘宝”,到了宋代中晚期,贵州先民掌握了烧制瓷器的技术,这样的技术一直传承到今天,比如织金砂陶和黄平泥哨,就是贵州原始制陶技艺的活态见证。

魏晋·青釉狮形水注 贵州省博物馆馆藏

在馆藏的魏晋陶瓷水注中,还有青蛙造型的,这些“桌面宠物”就像今天我们玩的随手捏捏,显示的是主人的独特个性。

六朝时期虽然局势动荡,却是我们中国文房用品发展的第一个高光时刻。先民把对生活的热爱,揉进这巴掌大的文具里,战乱,也浇不灭文人对精致生活的向往。

再看这个丑萌冰箱贴。当大多文创师追求完美比例和精致工艺时,这个反差萌的设计反而让人亲切,毕竟美的文创是让人心生向往,但丑萌的也能让人放松疏解——这不就是我自己“不完美但真实”的样子吗?

参考文献:
陈默溪:《贵州平坝县尹关六朝墓》
杨菊:《贵州出土汉代狮形器研究》
缪慧妍:《魏晋南北朝水盂、砚滴浅析》
郜晓丹 黄宁馨:《魏晋南北朝青瓷翼狮形象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