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非遗丨寨英滚龙,“滚”出好彩头
2024-11-05 11:27
作为非遗大省,贵州非遗宝贝灿若繁星:侗族大歌、石阡说春和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3项入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还有1000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璀璨的非遗是多彩贵州的绚丽底色,动静推出专栏《大美非遗》,带您领略大美非遗里的贵州文化。
寨英滚龙,是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寨英村及其周边4个自然村寨保留至今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据有关史料记载,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从明朝起,寨英古镇的人们都要用当地盛产的竹子、土纸、蓝靛等物,制作“龙”。其特点是体型硕大、形态威猛,以镇吓、驱赶猛兽。再在龙身的各洞点上用石蜡炒纸做成捻子,使龙身发出光亮,从正月初六一直舞到元宵。由于这种彩龙表演时翻滚幅度很大,因而得名“滚龙”。
寨英滚龙制作工艺多样,滚龙及散灯的制作就涉及了竹编、纺织、刺绣、绘画、雕刻、蓝靛及矿物颜料制取等十多种传统工艺。
此外,舞滚龙部分也形式多样,“蛟龙出洞”“翻江倒海”“神龙戏珠”“神龙打滚”“乾坤倒转”等变幻莫测的舞龙招式精彩万分。
2012年,寨英滚龙列入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