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干群同心战洪魔 苗岭雷山显担当
暴雨如注,洪水肆虐!
6月18日至28日,雷山县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在此期间,永乐镇开屯村的累计降雨量高达1019.8毫米,而永乐镇、大塘镇和方祥乡的累计降雨量位居全省同期之最,成为降雨量靠前的三个乡镇。丹江河水位暴涨至825.89米,超警戒水位0.29米;平江河永乐镇段洪峰深达4.4米,流量420立方米每秒。山洪裹挟泥石,冲垮道路、淹没家园,全县35836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42亿元。
农田被毁、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一场与洪魔的生死较量,在雷山大地上骤然打响。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肆虐的洪水,雷山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靠前指挥,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群众守望相助。从永乐镇加支村的山体滑坡,到龙头街道羊排易地扶贫安置点的内涝;从紧急转移的6684名群众,到5288名志愿者的日夜奋战——这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血肉之躯筑起的钢铁长城。
灾情告急 山河破碎中的生死时速
6月27日至28日,特大暴雨与前期累积降雨叠加,土壤饱和、河道溢流,灾害如影随形。丹江河畔,洪水漫过堤坝,直扑水电村、鸡勇桥一带。在龙头街道——这个新兴的社区,瞬间沦陷。连心社区水深过膝,教场坝、和谐家园、农贸市场被淹没冲击。全县867户房屋受损,16户72间房屋倒塌,因存在地灾风险隐患紧急转移安置4161人。
与此同时,永乐镇加支村正经历另一场危机。棉花坪组东北侧斜坡整体变形开裂,山体摇摇欲坠。6月24日,地质灾害预警拉响,现场指挥组火速成立。经过分析研判,转移受威胁的18户41名村民。永乐镇加支村棉花坪组村民杨秀海回忆:“干部连夜敲门,背起老人就往安全点跑。雨大得睁不开眼,但没人犹豫。我家存的500斤稻谷,全是民兵同志一袋一袋帮我扛出来的。”加支村的险情,是全县131个地灾隐患点的缩影。暴雨中,全县8乡镇138条县、乡村、组公路受灾,造成道路中断158处,塌方213处,通信基站中断454个,停电线路18条,一组组数据如狰狞的伤口,在暴雨中不断撕裂雷山县的基础设施。
科学调度 一线指挥筑牢“生命堤坝”
洪魔当前,指挥体系是定盘星。雷山县构建“1+10+9”作战机制——县委书记、县长双指挥长坐镇中枢,10个工作组协同发力,9大战区由县级领导分兵把守。指令如利剑,划破重重雨障:6月28日凌晨,指挥部发出指令,要求“全员下沉、分秒必争”。1000余名干部闻令而动下沉一线蹲点值守,78名乡镇班子成员驻村蹲守,164支党员群众志愿队就地组建。全县出动323名“一体五位”群测群防人员,配合196处自动化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全县13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306处风险斜坡点。提前对204省道、雷榕高速受威胁路段连夜管制,防止车辆驶入受威胁区域。
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雷山县反应迅速、科学决策。气象预警信息滚动刷新,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24小时紧盯居住区、地质灾害点、低洼地带、河道等重点受灾区域,各级各部门及时做好险情监测、预警、群众救援、疏散、安置等工作。6月27日以来,公安干警管控8处隐患路段,劝离群众500余人次。宣传组发布预警55条次,发布预警短信0.3万余条。累计紧急转移避险6684人,预警疏散县城区沿河及低洼区域群众1.3万余人。
众志成城 党旗飘扬下的全民战歌
“我是党员,我先上!”——这誓言响彻抗洪一线。在永乐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各级各部门高效联动,连续开展“240个小时接力赛”,助力转移165户364名群众,实现群众“零伤亡”,用坚守与担当筑就了防汛救灾安全屏障。
龙头街道羊排安置点的战斗同样壮烈。6月29日,洪水退去,淤泥深达半米。全县发起“清淤主题党日”,56个党委党组、3200余名党员奔赴战场。在羊排易地扶贫安置点,移民搬迁户龙艳含泪挥锹:“政府帮我们脱贫,现在该我们共同守护家园!”党员干部与群众并肩,全县5万平方米淤积被铲除。
社会力量如江河汇流。中央、省、州及社会各界支援的帐篷、折叠床、四件套、棉被、大米、食用油、矿泉水、方便面、应急救援包、消毒液等应急物资陆续运达雷山。雷山移动、电信公司、联通公司113名技工冒雨抢修光缆33.68公里。志愿者群体不断扩充,他们来自不同行业领域,有的帮忙搬运救灾物资,有的协助搭建临时安置场所,还有的开展心理安抚工作,用爱与行动共同对抗灾害带来的挑战。
重生之路 淤泥中绽放的希望之花
灾后重建号角吹响。永乐镇针对转移群众可能的焦虑情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心理疏导团队与群众交流,助其放松心情。同时安排专人做后勤保障,备好帐篷等物资,每日提供营养三餐,为老人、儿童和有特殊饮食需求的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龙头街道羊排安置点,搬迁群众与众多党员干部一同参与到清理塌方淤泥、清除倒伏树枝、搬运落石等重建工作。清淤后的教场坝,孩童追逐嬉戏;西出口农贸市场重新开张迎客,摊主老金笑呵呵地说:“损失不小,但人气回来了!”截至7月1日,全县道路抢通128处,供电恢复98%,通信基站修复394个。卫健系统迅速启动消杀工作,践行“洪水退,防疫进,绝不让疫情钻空子!”的誓言。
重建的家园中,处处洋溢着温暖和希望的气息。
风雨洗礼,雷山更坚。这场抗洪战役,没有英雄的独舞,只有干群同心的交响。从加支村的裂缝到羊排的淤泥,从党员干部的行动担当到百姓的积极参与——雷山人民在暴雨后诠释:洪水能冲垮房屋,却冲不垮众志成城的精神长城。
山河无恙,家园可期。 洪水退去,雷山的晨曦中,重建的夯声正与鸟鸣合奏。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是战士,也都是诗人——他们以汗水为墨,以坚韧为笔,在疮痍中,书写着生生不息的雷山篇章。
通讯员:李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