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老人 | 新思想新文化传播先行者平刚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 2022-11-28 11:55

在现代贵州历史舞台上,有一批值得被我们熟记的文化人物,他们是录入了贵州反清斗争中第一个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贵州辛亥革命先驱平刚,民国《贵州通志》的总编纂任可澄、杨恩元,中国建筑学奠基人之一的朱启钤,享誉全国的大书法家严寅亮、萧娴,著名出版家、作家、教育家谢六逸、马宗荣等。动静为大家选编了宋洪宪《贵州现代文化人物》一书中的篇目,讲述他们的主要履历,介绍他们在文化事业上的突出成绩。

新思想新文化传播先行者平刚

在贵州现代历史上,平刚以革命家的风貌行世,其历史功绩受到史学家高度评价。不可否认的是,平刚的思想及言行,说明他还是贵州新思想新思潮新文化传播的开山鼻祖之一,是一个力倡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平刚,字少璜,贵州省贵筑县青岩(今贵阳市青岩镇)人,1878年出生。其父平敬斋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平刚幼时随父常入教堂,受到一些宣扬天主教的册页典籍上的现代科技文化的影响。但平刚不信教,与父亲的见解有分歧。平刚系独生子,父母对其十分钟爱,不强求他专注学习。但平刚很有上进心,八岁入私塾攻读,十五岁已能作八股文,二十岁考取了秀才。

1898年,“戊戌变法”发生,维新思想很快波及贵州。平刚得以结识具有维新思想的张忞,对张抨击清廷衰朽呼吁变法的想法,十分敬佩。此间,平刚又与彭述文、乐嘉藻、蒲藏锋等具有维新思想的进步青年交友。通过商人朋友在他们由湖北、湖南运往贵州的货物中,带来进步书籍报刊,使新的思想源源不断输入贵州。他们以“读书会”“科学会”的名义常聚集读书讨论。期间,平刚得读中国早期民主主义革命家章太炎的《訄书》,知其伸张民族大义,宣扬明末抗清史迹,述古振今,深能服人。在《訄书》的激发下,平刚感奋而起:“吾意已决,决心投身时代潮流之中。”

1904年冬,慈禧太后在全国大举庆贺她的七十岁生日,清廷贵州当局亦搭台庆贺。平刚激愤之中,毅然剪去发辫,以示与清廷不两立。此举骇人听闻,一时万口争传。平刚又书一联,贴于寿台之侧,联云:“东望日本西观意,卅年来人皆进化;北惩俄罗南戒党,七旬后我亦维新。”讽刺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安危,依然借“庆寿”粉饰太平。此事在当时影响极大,不仅闻者争相传播,也激起有志进步青年的革命激情。当时的青年田君亮后来回忆说:“促使我走上反清之路的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革命前辈平刚先生剪去了发辫被通缉。现在看来,剪根辫子有啥稀奇,但在当时,是有可能掉脑袋的。剪辫子表明反清决心反到底。”平刚此举也触怒了清廷地方当局,清廷提签捉拿平刚,拟治重罪。后经朋友周旋开脱,变为责罚。平刚受辱,更坚定了反清的革命之心。他后来写道:“当时贵州一般人皆以保皇维新,不犯危险,颇受康有为路线的影响。本人当时二十二岁,波浪所逐,为贵州首先接受孙中山先生路线的第一人,盖以为非革命不足以收真正功效,于是剪去发辫以示决心……”在清廷贵州地方当局的威逼下,平刚自知一时在贵州难以开展工作,决心出走日本,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需要说明的是,平刚在贵州是最早接受孙中山主张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人。稍后,在局势和进步书刊以及平刚的影响下,蒲劭光、张忞、彭述文也走上革命道路。他们与平刚一起,被尊为贵州民主主义的“初期四杰”。他们在1904年创办的乐群学堂,“对于当时革命势力的培养,尽了不少力量;毕业生中,出了不少人才”。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期间,在北京用炸弹攻击袁世凯的张先培、黄芝萌两烈士,在湖南常德殉义的匡黄烈士,都是乐群学堂的高材生。出走日本之前,平刚秉持“应效力文化教育,方能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的思想,与友人张忞、彭述文等创设寻常小学、乐群学堂,并积极参与蒲藏锋设立的乙己小学、张百麟兴办的光懿学校的工作,借以推动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1905年,平刚到达日本后,于当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其间,应贵州自治学社的申请,呈请孙中山先生同意,将贵州自治学社改为同盟会贵州分会,全体自治学社社员,都改称同盟会会员。这标志着贵州革命运动与国民革命运动结合的开始。

1910年,平刚据孙中山“各省同志,各回本省运动革命,以壮声势”的指示,回到贵阳和张百麟等人一起筹划贵州革命。贵州光复时,平刚任贵州大汉军政府枢密员(共有7人),他起草的《大汉军政府三个月期间之约章》等文件,对新政府的组织管理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平刚被选为“国民议会”代表,离开贵阳赴上海开会。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平刚参与了临时政府工作,就任众议院秘书长。

袁世凯篡权后,平刚愤而流寓上海,与章太炎先生过从并受教。见宋教仁遇刺,平刚产生消极情绪,他终日盘桓,蓄意读书,相知于革命同志陈子渔。陈为扬州人,旅居上海,其女陈奋飞,与平刚结为密友,随即成婚。1915年,蔡锷在云南发起护国运动,举义旗以反袁。平刚闻讯,欲往云南支持起义。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就任大元帅,平刚闻讯后立即赶赴广州,出任大元帅府秘书长,并受命去云南敦促唐继尧出兵讨伐北洋军。次年,平刚由贵州赴湖南,组织五路革命军,成立湘西军政府,并被推为军政府议长。

1923年,平刚因父母年老体衰、妻子多病需人照顾而不得不离开广州回到贵阳。扶持家庭的同时,先后出任过贵州镇宁、赤水县,四川古蔺县县长。其间,参加过反对军阀刘显世对贵州血腥统治的活动。周西成主政贵州期间,对国民党中央势力渗入贵州极为仇视,借故抓捕了国民党中央派来贵州拓展势力的李益之并将其杀害。平刚联合贵州知名乡绅极力为与李同到贵州工作的张道藩求情,保释了张道藩。张后来写了电影剧本《密电码》,描写其在贵州的遭遇,其中刻画了一个老前辈的形象,其原型就是平刚。在毛光翔、王家烈主政贵州时期,平刚参加筹建国民党贵州省党务指导委员会。1937年,吴鼎昌任贵州省主席期间,成立贵州省临时参议会,平刚任第一、二届秘书长。此间,平刚意志消沉,并无建树。1944年日本军队进攻黔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派汤恩伯到黔、桂了解情况,汤恩伯见日军来势凶猛,下令放弃贵阳、疏散民众。平刚据自己的分析,坚决反对撤退,多次质问吴鼎昌、汤恩伯,表达反对意见,使其撤退令成一纸空文。此举受到贵州各界好评。

1945年,平刚任省参议会议长。此期间,国民党中央政府为支持内战,要贵州上交七百万担粮食和相当数额款项。平刚则从民生考虑,认为贵州根本无力承担,乃大声疾呼寻求减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省人民政府安排平刚参与贵州省各族各界人民代表筹备会、抗美援朝贵州分会、世界和平保卫委员会贵州分会筹备处工作,任命其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

1951年底,平刚在贵阳病逝,终年73岁。平刚的老友、省政府副主席周素园特送一副挽联,联云:“见义勇为,当年曾佐孙黄阵;博闻广识,遗恨未窥马列书。”这是对平刚一生极为恰当的评价。

平刚的著述有《贵州革命先烈事略》《平刚文集》《平刚日记》《嘘云集》《感迁集》《平刚自述》等,大部分已散失。

参考文献:

1、朱寿颐:《平少璜与贵州革命》,载《辛亥贵州记忆——档案文献辑录》(下),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

2、平刚:《黔人请愿书》,载《辛亥贵州记忆——档案文献辑录》(下),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

3、平刚:《贵州革命先烈事略·余德坤传》,载《辛亥贵州记忆——档案文献辑录》(下),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

4、平刚:《贵州光复史实》,载《辛亥贵州记忆——档案文献辑录》(下),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

5、朱立彬、尹克恂:《饱餐忧患气愈雄》,载《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专辑,1981年。

6、陈恒安:《平刚先生生平事略》,载《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1981年。

7、平明亮:《怀念我的祖父平刚》,载《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专辑,1981年。

8、平刚:《陈奋飞小传》,载《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专辑,1981年。

9、徐泽庶:《炸袁世凯牺牲的贵州两烈士——张先培和黄芝萌》,载《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专辑,1981年。

作者介绍:

宋洪宪,1954年生,先后任贵州省史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等。现任《书·画·印》杂志主编,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发表文史类及其他文章数百篇,著作7本。文章曾获全国政协论文一等奖,中央党校、全国讲师团优秀论文奖等奖项。